第二章湘西雨夜的傩戏初遇(二) (第2/3页)
她知道,傩戏不会消失。它可能会换种模样,可能会少些仪式感,但那些藏在唱腔里的山水,刻在面具上的悲欢,融在仪式里的勇气,早已经成了湘西人血脉里的东西,成了所有中国人不该忘的念想。
就像沅水总要向东流,就像樟木总要发新芽,就像那些被香火熏黑的傩面,总会在某个雨夜,被一双年轻的手,轻轻拾起。
林砚站在吉首大学的多媒体教室里,投影仪将三维扫描的傩面具模型投射在幕布上。王磊操控着鼠标,旋转着屏幕上的 “开山王” 面具,每一道木纹都清晰得能看见岁月的褶皱。“这是用工业级 3D 扫描仪做的,误差不超过 0.01 毫米。” 他的声音里带着兴奋,“我们还采集了田班主跳傩时的动作数据,用动作捕捉技术还原了《搬开山》的完整程式。”
台下坐着二十多个学生,其中有几个是田班主傩戏社的新成员。阿雅的妹妹阿朵也在其中,她的手机里存着林砚纪录片的片段,课间休息时总拿出来反复看。“你们看这个。” 王磊点开另一个文件,戴着 AR 眼镜的学生们突然惊呼 —— 虚拟的傩公傩母从屏幕里 “走” 出来,在教室中央跳起了求雨的舞蹈。
林砚的笔记本上记满了技术参数,但她更关注的是坐在后排的老人们。田班主和向大姐皱着眉头,看着那些在空气中挥舞的虚拟面具。“这玩意儿能教娃娃们跳傩戏?” 田班主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怀疑,“要是傩神认不出电子做的面具怎么办?”
王磊刚要解释,林砚轻轻按住他的肩膀。“我们不是要替代传统。” 她拿起桌上的樟木碎片,对着灯光转动,“就像这块木头,无论变成数字模型还是实体面具,它的纹路里都刻着湘西的山水。” 她转向老人们,“AR 技术能让更多人看见傩戏,就像当年您教阿雅唱傩堂调,现在我们用新法子教更多孩子。”
散会后,向大姐把林砚拉到走廊尽头。“我梦见傩公傩母了。” 她的声音很低,“他们说面具里的魂灵要晒太阳。” 林砚顺着她的目光看向窗外,阿朵正和几个同学蹲在草地上,用手机扫描自己画的傩面图案,虚拟的傩神在阳光下跳着滑稽的舞蹈。向大姐突然笑了:“说不定傩神也喜欢这样的太阳。”
林砚的纪录片《樟木魂》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首映那天,塞纳河畔的梧桐叶正泛着金黄。观众席里坐着法国国立戏剧学院的教授,还有几个戴着苗族银饰的留学生。当屏幕上出现田班主 “杠仙” 时浑身抽搐的画面,后排突然传来吸气声。
“这是癔症表演吗?” 提问的法国导演让 - 皮埃尔推了推眼镜,“还是某种集体催眠?”
林砚想起在夯沙村的那个雨夜,田班主嚼着生肉说出的预言。“这是傩戏里的‘通神’仪式。” 她指着屏幕上颤抖的面具,“面具承载的不只是木头,还有整个族群的记忆。就像你们的莫里哀戏剧,每个角色都带着法兰西的灵魂。”
散场后,让 - 皮埃尔拦住她:“我们想排一部中法合璧的傩戏,用《等待戈多》的结构,融入湘西的傩技。” 林砚还没来得及回答,手机突然震动 —— 王磊发来视频,阿朵戴着 AR 眼镜,正在教巴黎的孩子们跳 “开山” 的步伐。
三个月后,林砚在湘西机场接到了让 - 皮埃尔的团队。他们带来的设备塞满了两辆面包车,其中最显眼的是个巨大的 3D 打印面具,青面獠牙的造型里嵌着 LED 灯。田班主摸着面具冰凉的表面,突然笑出声:“这傩面倒是不怕水,当年张老爹刻的镇水傩,泡三天三夜就发胀。”
在吕洞山的露天剧场,中法联合演出《傩・等待》拉开帷幕。当虚拟的傩公和戈多同时出现在舞台上,台下的观众发出惊叹。林砚注意到田班主的手在发抖,他的眼睛死死盯着空中漂浮的面具,仿佛看见傩神真的降临。
谢幕时,让 - 皮埃尔握住田班主的手:“您知道吗?您的‘杠仙’和我们的方法派表演,本质都是与角色合一。” 田班主似懂非懂地点头,突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