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第三章 王勃与卢照邻的患难诗缘 (第1/3页)
成都茶馆的意外相逢
公元669年的成都,绵绵细雨,下个不停。
王勃撑着把破油纸伞,走在青石板路上,裤脚溅满了泥点。
他刚从虢州参军任上下来——去年因杀了官奴获罪,本该重判,幸得朝廷大赦,才捡回条命,官途算是彻底断了。
这会儿漫游蜀中,说是“游山玩水”,其实是心里堵得慌,想找个地方透透气。
路过一家茶馆,里头飘出蜀茶的清香,还夹杂着人聊诗的声音。王勃犹豫了一下,收了伞走进去——反正雨也没停,不如躲会儿。
茶馆里闹哄哄的,几张桌子都坐满了人。靠窗边有个穿青布长衫的男人,手里拿着卷诗稿,跟同桌的人聊得起劲:“要说今年最绝的诗,还得是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那气派,谁能比?”
“卢照邻?”王勃心里一动——这名字他早有耳闻,听说曾在邓王府当典签,邓王赞他“此吾之相如也”,只是后来不知为何没了音讯。
他想过去听听,那穿青布长衫的男人抬头,目光正好跟他对上。男人约莫三十来岁,面容清瘦,眼角有点细纹,手里的诗稿卷边得厉害,一看就是常翻的。
“你是……王勃?”男人先开口,声音有点哑,却透着股熟稔。
王勃愣了愣,赶紧点头:“正是在下。阁下是?”
“卢照邻。”男人笑了笑,起身往旁边挪了挪,“坐吧,看你这模样,也是被雨堵在这儿的?”
王勃赶紧坐下,接过卢照邻递来的茶碗,一口热茶下肚,浑身的寒气散了大半。他盯着卢照邻手里的诗稿,忍不住问:“方才听人说《长安古意》,那是先生的大作?”
“不值一提的玩意儿。”卢照邻摆摆手,却把诗稿推了过去,“你看看,要是觉得有不妥的地方,尽管指出来。我早听说你‘六岁能文,九岁改《汉书注》’,是真天才,今天能遇上,算是我的运气。”
王勃拿起诗稿,碰到泛黄的纸页,心里一阵热。他慢慢读着,从“长安大道连狭斜”读到“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越读越激动,最后“啪”地把诗稿拍在桌上:
“先生这诗,写活了长安!不只是写繁华,还藏着股子劲儿——那些权贵的骄奢,早晚要出事!这才是真东西!”
卢照邻眼睛亮了:“总算有人懂我!现在的人,只夸我写得华丽,没几个人看出来我藏在里头的话。你倒好,一眼就瞅见了。”
那天的雨下了一下午,两人在茶馆里聊了一下午。从长安的往事聊到蜀中的风光,从各自的仕途不顺聊到对文坛的不满——王勃说“现在的诗,全是花花草草,没点骨气”,卢照邻叹“宫廷里的文人,只敢写‘翠袖红裙’,哪敢说半句真话”,越聊越投契,倒像是认识了十几年的老朋友。
临走时,卢照邻拍着王勃的肩:“我听说玄武山的秋景不错,下个月咱们一起去?登高望远,说不定能写出好诗。”
王勃笑着点头:“好!到时候我来找你!”
油纸伞再次撑起,雨丝落在伞面上,沙沙作响。王勃回头看了眼卢照邻的背影,心里的堵得慌散了——原来在这失意的蜀地,还能遇上这么个懂自己的人。
玄武山秋风吹散的重逢
转眼到了十月,蜀中的秋意浓了。
王勃一大早就在约定的渡口等,手里拎着两坛蜀酒——他特意跟酒馆老板要的陈酿,想着跟卢照邻在山顶喝两盅,聊聊诗。
从日出等到日落,渡口的船来了又走,始终没见卢照邻的影子。
“小伙子,等谁呢?”摆渡的老船夫撑着船过来,笑着问,“这都快天黑了,再等下去,山里该起雾了。”
王勃摇摇头,心里有点慌:“等个朋友,约好今天去玄武山的。他会不会……出什么事了?”
老船夫想了想:“你说的朋友,是不是个清瘦的先生?前几天我好像见他了,脸色不太好,咳嗽得厉害,说是要去看病。”
王勃心里一沉,谢过老船夫,拎着酒坛往回走。秋风卷着落叶,落在他的肩上,凉飕飕的。他没回客栈,反而往玄武山的方向走——既然约好了,就算只有他一个人,也去看看。
山路不好走,天黑透的时候,他才爬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