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142 校园计划的启动 (第1/3页)
主控屏右上角那条【检测到未知协议握手请求】的消息还悬在界面上,频率稳定得如同呼吸。每十一秒一次,空载信号,携带微量噪声,像某种试探性的敲门声。
陈帆盯着那行提示,手指在桌沿轻轻划过一道弧线。他没有下令追踪,也没有切断端口。过了将近两分钟,他才开口:“我们能挡住一台机器的攻击,但挡不住十年。”
周婷抬头看了他一眼,指尖停在键盘上方。她没说话,只是把刚才生成的量子认证白皮书重新调了出来,翻到了最后一页——那里记录着整个系统的脆弱点清单:低温维持成本高、量子比特存活时间短、接口协议兼容性差……每一项都意味着人力依赖。
“现在招人?”李航皱眉,“外面那些猎头盯着我们的人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时候带新人进来,万一被挖走,反倒打乱节奏。”
“那就别招。”陈帆说,“去培养。”
他拨通了母校信息学院的专线。电话接通后,他只说了两句:第一句是申请共建一个联合实验室,第二句是希望下周就能划出机房资源,接入测试网络。
对方几乎没有犹豫。
挂断电话后,李航仍有些迟疑:“真要把系统模块放出去?哪怕只是非核心部分?”
“不是放出去。”周婷忽然插话,“是让它长出来。”
她说这话时正看着终端里刚归档的学生名单。第一批报名的是二十一名大三学生,专业涵盖计算机、金融工程和信息安全。他们提交的申请材料里附带了一份初步方案,内容五花八门,从数据压缩优化到密钥轮换机制都有涉及。
“让他们试试。”陈帆打开能力映射模型界面,“用过去二十年的成长轨迹做基准,看看哪些人值得投入。”
系统开始运行。输入的是学生提交的技术文档,输出的是一张动态演化图谱。每一个节点代表一种思维模式,连线强度反映逻辑严密性和创新跨度。几分钟后,三份方案被自动标红。
第一份来自一个主修数据库管理的学生,提出用行为日志的时间序列聚类方法,将服务器负载降低百分之十七。虽然算法不算复杂,但思路清晰,落地性强。
第二份设计了一种轻量级密钥轮换机制,能在不影响响应速度的前提下,提升短期会话的安全等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