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093 数据揭示非理性 (第1/3页)
陈帆的手指停在键盘上方,目光落在主控台右下角那条新提示上。系统刚刚完成对一则企业公告的自动评级,而这条弹窗并非来自同一模块,而是估值监测层触发的底层警报——“创业板成分股PE中位数突破85倍,连续三日高于阈值,建议复查”。
他没有出声,只是将窗口拖至中央屏幕,顺手调出过去七天被标记为“政策调整”的科技类公告汇总图。数据流显示,相关信息披露频率较前一周激增三倍。这不是偶然的行业动态,更像是某种集体行为的前兆。
“李阳,暂停所有成长股策略信号输出。”他的声音不高,但足够清晰,“把全市场扫描切到估值维度,优先处理创业板和中小板。”
李阳立刻切换任务队列。后台程序开始抓取每只个股的最新财报数据、交易量变化与市盈率分布。五分钟不到,热力图生成完毕。整个画面呈现刺目的红黄色调,尤其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服务板块,几乎全部集中在80倍以上区间。
“这不对劲。”张远凑近看曲线走势,“去年这时候,这类股票平均也就30倍左右。涨得这么猛,资金到底从哪来的?”
“不是增量资金的问题。”周婷已经在另一台终端上调出了融资融券数据,“两融余额三个月翻了一倍,新开户数环比增长四成。很多人借钱炒股,而且专挑没利润的公司买。”
陈帆盯着那组数字,脑海中浮现出一段尘封已久的记忆。2000年纳斯达克崩盘前夜,也曾出现过类似景象:亏损企业市值占比飙升,IPO破发率骤降,分析师集体上调目标价,市场情绪陷入狂热。
他重新打开数据库,命令系统载入1998年至2000年的全球科技股历史包。跨市场比对模块启动后,六项关键指标逐一浮现:市盈率增速、无盈利企业市值占比、月度融资规模增长率、IPO首日涨幅均值、机构持仓集中度、波动率指数趋势。
屏幕上并列显示两条时间轴,一条是当前A股创业板,另一条是1999年下半年至2000年初的纳斯达克。起初差异明显,但进入今年第二季度后,多项曲线开始趋同。尤其当“无盈利企业市值占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