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092 机器学习赋能 (第1/3页)
警报声在主控台响起的瞬间,陈帆的手已经落在键盘上。他没有抬头看屏幕,而是直接调出数据流监控面板,手指快速滑动时间轴——就在三分钟前,系统标记出一组异常中断的日志记录,来自新浪财经的实时公告抓取任务连续失败十二次。
“不是网络问题。”李阳从终端后抬起头,声音带着通宵后的沙哑,“是页面结构变了。今天凌晨他们更新了前端模板,表格嵌套层级多了两层,老规则匹配不上。”
张远站在另一台显示器前,正回放最后一次成功抓取的画面。“不只是层级。”他指着某段HTML路径,“class命名全换了,还加了动态加载遮罩。现在连标题栏都识别不出来。”
陈帆盯着失败样本列表,一条条翻看错误类型。这些本该被自动归类为“公司重大事项”的公告,现在要么被误判成广告,要么直接丢进了空数据池。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如果基础信息采集出现断层,后续所有分析模型都会基于残缺数据做出判断。
“不能再靠人工调规则了。”他说,“每次改版都等我们手动重写解析逻辑,等于是让系统一直闭着眼走路。”
李阳揉了揉太阳穴,“要不试试用分类模型?把网页区块当作图像区域来处理,训练一个能自适应识别内容类型的算法。”
“方向对。”陈帆点头,“但别走图像那条路,算力不够。我们要的是轻量级、高响应的文本结构识别方案。”
他转身走向白板,拿起笔写下“朴素贝叶斯”四个字。“就用这个。特征向量选标签深度、属性密度、文本占比,再加上字段关键词分布。目标只有一个:让机器学会自己分辨哪块是行情表,哪块是新闻摘要。”
李阳立刻开始整理过去三个月的失败日志。他在数据库里筛选出因结构变更导致解析失败的条目,逐一标注真实内容类型,构建起最初的训练集。每一行错误都被拆解成可量化的参数——比如某个表格是否包含“收盘价”“涨跌幅”这类术语,其父节点是否有“data”或“quote”字样。
“我加个反馈机制。”他在代码中插入一段校验逻辑,“每次抓取完成后,系统会比对原始数据与录入结果。如果发现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