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语双关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语双关呀 (第3/3页)

之后快,何以当初不直接干掉,还招唐僧去解救他。

    菩提的故事原型是达摩菩提,西天28祖,中原禅宗初祖。

    其四:六耳猕猴的本事和孙悟空一样高,其实是如来的徒弟。

    依据何在?凭空说,比印度三哥还厉害吗?

    其五:如来放任孙悟空打死六耳猕猴,如来向来慈悲为怀,正常来说,是会出手制止的,以如来的法力,轻而易举,但如来没有出手,其实是掉了包,做了场戏,打死了的是真悟空。

    既然如此,何以大闹天宫时不一举消灭?

    其六:孙悟空是打不死的,如来只是让他消失了。如此便可修补孙悟空已在地府消灾的bug。

    祝守一觉得是越编越瞎。

    其七:孙悟空闹天宫后,菩提隐居了,如来通过孙悟空的本领可以断知其师父必为菩提。但菩提传授道术给孙悟空时能逃开如来法眼,证明菩提法力不亚于如来。

    想说明啥?

    其八:孙悟空在打死六耳猕猴前后性情大变。

    网络大卡硬扯瞎编,原因也许有两个:

    博眼球。

    抱不平。这段故事之前孙悟空是真性情,之后却有些缩手缩脚,像被臣服了。

    这段故事的原型也许是达摩传道宗横。核心字是:孝。

    西游记集儒释道,主体是内丹南宗,吸收佛儒的道家。读者不妨读读《达摩宝传》,《悟真篇》,《钟吕传道集》,《性命圭旨》等类型的书。58回如来出场是在说法,那段经文出自道经。后面提到的五仙,出自钟吕传道集。都是玄门内丹典籍。

    这段故事发生在端午节。恶月恶日生逆子。

    如此贤父母,何生恶逆儿!唐僧这是在指桑骂槐。

    端午节追思屈原。原著:龙舟应吊汨罗江。

    端午节一般有四说:屈原,伍子胥,曹娥,介子推。

    屈原伍子胥是忠义;曹娥介子推是仁孝。

    义有两端,忠和顺,孙悟空对唐僧忠而不顺。

    仁有两端,孝和敬,孙悟空对唐僧孝而不敬。

    打死六耳猕猴之后,孙悟空对唐僧变了,忠而顺,孝而敬。

    当然,唐僧对孙悟空也变了。因为假唐僧也被打死了。

    唐僧对孙悟空多了慈和惠,恕和信。

    父慈子孝,兄惠弟敬;上恕下忠,君信臣顺。

    原著其实写得一清二楚,但没看过书的以及部分看过书的读者始终坚持“认为”死的是真悟空,原因也许是大部分读者都心有不甘:真性情的孙悟空此后变得没那么真性情了。

    真悟空vs假悟空

    什么是悟空?一语双关,连着读是故事的主角,分开读是修行的秘诀:“悟” “空”。

    有一种修行者,天天念佛经,但心里不诚,这是仰而不信。

    有一种修行者,一个字也不认识,但心里虔诚,这是信而不仰。

    仰而不信,是假悟空。信而仰之,尽善尽美;信而不仰,虽善未美,但可谓是真悟空。

    六祖就是个文盲,不念经也能成佛。

    如来也说了,众人皆迷信有字经而不知无字真经其实是至宝。

    孙悟空拜菩提,是六祖拜弘忍和慧可拜达摩的融合。

    西游记中,唐僧代表着修有字经的北派,孙悟空代表着修无字经的南宗。

    不悟空,如何成佛?

    唐僧每次遇到危险其实是心中有魔障,大呼悟空救我,其实是提醒自己要“悟” “空”。

    作者真正批评的是不顾亲恩的出家修道,这是假悟空。佛教后来吸收了儒家的孝义,才得以在中原立稳根基。道教也分出家和在家,内丹南宗虽被全真吸收,但与北派始终有区别,关键点就在于孝义上。第8回招取经人和第99回授经,都发生在七月十五,儒家的鬼节,道教的中元节,佛家的盂兰节,三教在这一天教义归一:孝。

    所以祝守一觉得,对于六耳猕猴的事还是少看些阴谋论为好。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 我的女朋友是九叔传人 八零书屋查找最新章节!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