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章 赵云来投,郭嘉的劲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1章 赵云来投,郭嘉的劲敌 (第3/3页)

要依赖这些人来为自己治理地方。

    秦霄不是不知道世族的危害,但在现在这个阶段,比起打压世族来说,争取世族的支持是更重要的事情。

    若是得不到世族的支持,不说其它的,单单只是“中低层官员”这个问题,秦霄就没办法解决。

    英雄招募令可以解决顶尖英雄的缺口。

    但却没办法一次招募到数百上千名低级英雄,来填补数以千计的岗位空缺。

    只有真正管理一片庞大的领地,秦霄才知道,文臣、武将,虽然看上去是平等的,但实际上,一个领地,对前者的需求量要远远超过后者。

    神秘基地的人才订制功能,即便是最奢侈的方案,也只能培养出“二把手”这种水准的人才。

    即能够照本宣科,按照别人制定好的大方案去执行,这没有问题。

    但要让他们独当一面,尤其是遇到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那就会差很多了。

    在军中,底层的军官,应变能力差一点无所谓。

    至少也要到万夫长这一级,才“迫切需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

    千夫长和千夫长以下的军官,全部可以靠神秘基地的人才订制功能来解决。

    即便是百万大军,有百八十个武将、统帅类的英雄,虽然勉强了点,但也不至于不能用。

    但文官就不行了。

    哪怕是在“政令不下县”的年代,主持一方政务,也必须得要有【文臣】职业的英雄,才能够胜任。

    每一个县,根据其规模不同,就需要一到三个“文臣”或者类似职业的低阶英雄。

    如果是没多少人口的小县,可能一个县令就够了。

    但若是人口比较多的大县,县丞、县尉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就不能用普通的小吏来凑数,必须得有英雄面板才行。

    哪怕D级英雄都可以胜任,但必须要跨过英雄这个门槛才能算是达到了基本的合格线。

    若是重要一些的县城,甚至是郡城、州城,需要的人手就更多了。

    以秦霄现在所掌握的地盘范围,关中、凉州、益州、还有中原地区,光是县就有四百多个,再加上郡城、州城等大城,单单文官方面就需要至少两千人。

    而秦霄手下,算上关中、凉州世族提供的人才,再加上以汉献帝名义发布的《招贤令》吸引来的人才,总共才一千五百多文臣,缺口在四五百左右。

    如此庞大的官位空缺,只有中原世族才能提供得起。

    秦霄的第一站,便来到了号称三国“英雄云集之地”颍川。

    颍川的豪门世族众多,荀彧的荀氏,钟繇的钟氏,都是颍川的名门望族。

    相比较之下,出了郭嘉的郭氏,在颍川只能算是“寒门”,大概和戏志才的家族一个档次。

    “主公……颍川郭氏这个说法不对。”

    面对秦霄的疑问,郭嘉有些无语,却还是耐着性子解释道:“我所在的郭氏,按照当下的分类,应当归为‘寒门’。但往上溯源的话,可以说我这一脉属于阳翟郭氏的分支。”

    “原来是这样……”

    秦霄虽然完全没听懂,但还是装作恍然大悟的模样。

    反正不管郭嘉的祖上可以追溯到哪去,他的家族又是什么来历,他本人是在颍川长大,和颍川当地的世族,尤其是年青一代有很深厚的交情,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秦霄虽然没多想,旁边的赵云却是忽然开口,问道:“可是灵帝时期太尉郭禧的那个阳翟郭氏?”

    “正是。”

    郭嘉点点头,却又道:“但我这一脉已经出了五服,与阳翟郭氏的交集不深,仅仅只和年轻一代的几人有所来往,主公不可抱太大期望。”

    “没事,尽力而为就是了。”

    说着,秦霄忽然笑道:“以这些世族多面下注的作风,我都来到这了,要是一个人都不给我,恐怕也不合适吧?”

    郭嘉也被这句话逗笑了,哈哈大笑道:“主公此言不错!主公亲自来要人,他们就算是敷衍,也不至于让主公空手而归啊!单单只是颍川的名门望族,主公至少也能得百名文士。”

    “百人可不够。”

    秦霄摇摇头,说道:“光是现在,我们的人才缺口就在四五百上下,还不要说以后再扩张之后,还需要更多的人才。颍川这地方人杰地灵,名门望族也多。至少也得带两百……不,三百人回去才够!”

    若是能在颍川带回三百文臣,从其它地方再想办法凑一凑,基本上就可以解决掉现在的人才缺口了。

    至于益州,以及中原其它地方的世族那要来的人,可以留作人才储备,为以后的扩张打好基础。

    “三百人啊,这就有些难度了。”

    郭嘉对于颍川很了解,侃侃而谈道:“颍川四大豪门,次一等的世族,再次一等的寒门,人才是不少的。按照主公的要求,至少凑出六七百人,应当没有太大的难度。”

    这年代,所谓的“寒门”,也不是真正的寒门。

    至少也得是“小地主”这个级别,才称得上寒门两个字。

    要知道,在这年代,书籍可是奢侈品。

    没有一定的家底,连书都读不起,谈何培养人才?

    必须得是家底丰厚的地主阶层,才能有资本让一部分族人脱离生产,请专门的先生来教导,慢慢培养出人才。

    等这些人才拜官入仕,又能反哺家族,一代代循环下来,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让家族愈发的强盛。

    封建社会所有的豪门,都是如此起家的。

    哪怕到了后世的“士大夫”时代,归根结底,也只是所谓的世家换了一批人,换了一个称呼而已。

    但他们做法,却从来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秦霄对这个年代的世族了解不多。

    但,光一个颍川荀氏,在史书上留名的就有上百人之多。

    哪怕这上百人分散于各个年代之间,在三国时代的人或许只有几个、十几个。

    但这都算是顶尖的人才。

    以这个半神化世界的水准,除了极少数特殊情况之外,最起码也得达到A级英雄,才有资格在史书留名。

    而更多的,却是那种“籍籍无名”之辈。

    这种人的数量,其实才是占了绝大多数。

    以郭嘉对颍川世族的了解,推算出的这个数字,大致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差距。

    “奉孝。”

    秦霄想了想,问道:“该如何让这些世族能为我所用?”

    “想要让他们完全倒向主公,几乎不可能。”

    郭嘉摇了摇头,说道:“以世族的秉性,通常不会将身家性命赌在一个人的身上,而是会分散风险,以免满盘皆输。”

    秦霄一句话脱口而出:“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对!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主公此言甚妙!虽粗俗,却发人深省!妙!”

    郭嘉楞了一下,紧接着立即拍手叫好。

    不过他的注意力并不在这句话上,赞叹了几句,便继续刚才的话题道:“除非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比如曹操所在的曹氏,还有与曹氏世代姻亲的夏侯氏,既然曹操要争夺天下,曹氏和夏侯氏就只能孤注一掷,将族运赌在曹操身上,赌他能成功,因为他们别无选择。然而,其它的世族,就不会这样做了。”

    “是啊……”

    秦霄叹了口气,道:“无论谁夺得天下,终究还是要靠这些世族来治理的,所以他们有资本当墙头草。几方都下注,无论谁赢了,他们都能获取最大的利益。”

    虽然秦霄的能力不算特别强,但毕竟是经历过后世信息爆炸冲击的人。

    这些被人研究了无数次的观点,还是能说上几句的。

    其实这个年头的形式很明显。

    除了几家已经被迫绑上某人战车的家族。

    比如曹氏、夏侯氏,还有袁绍、袁术的汝南袁氏等等。

    其它的世族,基本上不是他们有求于诸侯,而是反过来,诸侯有求于世族。

    而且无论是谁最后取了天下,都离不开世族的支持。

    这种情况下,这些世族当然有当墙头草的资格。

    在你起家的阶段,如果看好你,给你一些人力、物力的支持,这叫投资。

    如果不肯给,你还不能翻脸。

    否则的话,王莽的下场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虽然有刘秀这个一言不合召唤陨石的大魔导师,但王莽的倒台,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世族阶层的联手反扑。

    哪怕是秦霄,至少在现在这个阶段,还是得和声和气地和这些世族交流,争取他们的支持,而不是采取强硬的手段。

    以后是否要打压世族,那也是以后的事了。

    至少现在,先和和气气的,把自己需要的人才骗到手再说。

    “主公,仅说颍川世族,主公可从荀氏、钟氏入手。”

    郭嘉再次提起之前就说过的建议:“荀彧、钟繇两人,在这两家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哪怕只是看在荀彧和钟繇的面子上,荀氏、钟氏也会给主公一定的支持。若是主公只要人,不要钱财、土地、人口的话,我可保证,单是从这两家,我就能为主公要来至少百人!”

    顿了顿,郭嘉继续说道:“搞定了荀氏、钟氏之后,再联络陈、韩两家。颍川四大高门同气连枝,荀氏、钟氏都已经做出了表示,陈、韩两家或多或少都会有所表示的。一旦四家都有族人依附于主公麾下,其余那些小族,必然会跟风。”

    这个思路其实并不复杂,真正关键的地方,还在于“谈判”时的随机应变。

    以及……口才。

    后者是郭嘉所擅长的战场,秦霄不打算干涉。

    事实上,秦霄亲自来此,仅仅只是为了表现出一个态度。

    正如郭嘉所说的。

    以秦霄现在的权势和地位,亲自出面要人,以这些世族多方下注的本性,是绝对不会让秦霄空手而归的。

    而在这个基础上,能要来多少好处,就要看郭嘉的发挥了。

    “我已经让人送了拜帖,明日我们先拜访荀氏。”

    秦霄看向郭嘉,认真道:“明日会见荀氏,有些话我不方便说,就拜托奉孝了。土地、人口,我可以统统都不要。钱粮的话……若有最好,没有也可以接受。但,人才的数量,是必须要确保的!”

    顿了顿,秦霄又说道:“荀氏当中还有一个荀攸,奉孝可替我向荀氏索取此人。”

    “荀攸……”

    郭嘉眼中闪过一缕异样的神采。

    这家伙,可是个“劲敌”啊!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