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贺知章:大唐诗的“狂客老神仙” (第2/3页)
。”
贺知章的“狂”,从不是刻意的张扬,而是不被世俗束缚的自在。这种自在,在他初见李白时,体现得淋漓尽致。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秋,李白刚从蜀地来长安,穿着粗布青衫,在醉仙楼前吟“黄河之水天上来”。贺知章听见这诗,当即从楼上跑下来,拉着李白的手就往楼里走,还没等李白自我介绍,就拍着桌子喊:“你这不是人间的诗人,是天上贬下来的仙人啊!”
那天两人喝到天明,贺知章付账时才发现没带钱,直接解下腰间的金龟(玄宗赐的三品官配饰,比金鱼袋更贵重)递给伙计:“这个抵酒钱,剩下的你留着买糖吃。”
伙计捧着金龟,手都在抖——那金龟的壳是扬州巧匠用纯金打造的,里面还嵌着细碎的和田玉,光这物件,就够寻常人家过一辈子。
贺知章却满不在乎:“仙才难得,用个金龟换一场知己宴,值!”后来玄宗问起这事,贺知章还笑着说:“陛下赐金龟,是念老夫忠君;老夫用金龟换酒,是惜才。这都是盛唐的体面,不亏。”
除了“狂”,贺知章最让人称道的,是他的诗。他一生只留下19首诗,却首首都是“国民级”的佳作。
就连三岁孩童,都能背出他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写于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当时他陪玄宗在兴庆宫赏柳,见春风拂过柳枝,新叶簌簌生长,想起越州老家的柳树,便随口吟出了这四句。没成想,这诗像长了翅膀,短短几天就传遍了长安,连宫里的嫔妃们,都在绣花时哼这几句。
有人问贺知章,为何能把春风写得这般鲜活。他笑着说:“不是老夫写得好,是春风本身就有趣。你看那春风,把柳丝剪成细叶,把桃花染成粉红,多像个手巧的裁缝啊!”
这般童心,在他晚年归乡时,化作了《回乡偶书》里的乡愁。天宝三载(公元744年),85岁的贺知章辞官归乡,刚到越州永兴县(今浙江萧山)的村口,就被几个玩耍的孩童围住。孩童们睁着圆溜溜的眼睛,问他“老爷爷,你从哪里来”,贺知章摸着孩童的头,鼻子一酸,随口吟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道尽了游子归乡的复杂滋味。后来他坐在镜湖边的石头上,看着湖水荡漾,又补了第二首:“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镜湖的水还是老样子,可当年和他一起摸鱼的伙伴,早已不在人世。贺知章望着湖水,没有伤感,反而笑得坦然——他知道,人事会变迁,但自然的生机永远不会停,就像他的诗,即便过了千年,依旧能让人想起盛唐的春天。
贺知章的才华,不止在诗里,还在书法中。他与张旭、怀素并称“唐草三杰”,尤其擅长草书。他的草书《孝经》,如今被日本皇室珍藏在宫内厅,那墨迹酣畅淋漓,线条像极了他醉酒后的步态,看似随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