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五章 漂泊路上,藏在酒壶与诗句的牵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五章 漂泊路上,藏在酒壶与诗句的牵挂 (第3/3页)

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带着孩子往江南逃。路上兵荒马乱,到处都是逃难的人。有次遇到叛军,李白抱着颇黎,拉着平阳和伯禽,拼命地跑,生怕孩子出事。跑到一条河边,没船可渡,李白急得团团转,平阳拉着他的手说:“爹爹别怕,我跟弟弟会听话,咱们一定能过去。”

    那一刻,李白觉得孩子长大了,也觉得对不起他们——要是自己有本事,就不会让孩子跟着自己颠沛流离,不会让他们受这么多苦。他蹲下来,把三个孩子搂进怀里,说:“爹爹一定保护好你们,不会让你们出事。”

    后来,李白因为永王之乱被流放夜郎,没办法带孩子,把平阳和伯禽托付给朋友,把颇黎交给一个信得过的老仆人。临走的时候,颇黎才三岁,抱着李白的腿,哭着喊“爹爹别走”,李白的心都碎了,却只能狠心掰开孩子的手,被官差带走。

    在流放的路上,李白每天都在想孩子。他想平阳是不是又在背他的诗,想伯禽是不是还在骑白羊,想颇黎有没有好好吃饭,有没有想爹爹。

    他在船上写了很多诗,大多是思念孩子的,只是那些诗,大多没传下来——他怕别人看见他的脆弱,怕别人知道,那个狂放不羁的“诗仙”,也会因为孩子的哭声,哭得像个孩子。

    遇赦后,李白第一件事就是找孩子。他先找到了平阳和伯禽,孩子们已经长大了,平阳成了个亭亭玉立的姑娘,伯禽也成了个小伙子,见了他,有点陌生,怯生生地喊了声“爹爹”。李白抱着他们,眼泪止不住地流,说:“爹爹对不起你们,让你们受苦了。”

    他又去找颇黎,老仆人告诉他,颇黎在战乱中得了急病,没保住。李白听了,当场就晕了过去。醒来后,他抱着颇黎的小布鞋,坐在河边,哭了整整一天——那是他亲手做的小布鞋,孩子还没穿几次,就再也穿不上了。

    晚年的李白,住在当涂,身体越来越差。他每天都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看着远方,手里攥着颇黎的小布鞋,还有平阳画的全家福。有时候,他会跟身边的人说:“我这一辈子,没做个好爹,总在外面跑,没陪孩子长大。要是能重来,我宁愿不写诗,不当什么‘诗仙’,就想陪着孩子,看着他们放风筝,骑白羊,就够了。”

    762年的冬天,李白躺在船上,生命快走到尽头了。他看着江面上的月亮,忽然笑了,说:“平阳,伯禽,爹爹要来看你们了……这次,爹爹不走了,天天陪你们放风筝……”

    他的手里,还攥着那只小布鞋,还有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写着没写完的诗,最后一句是:“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是啊,归来何太迟?他欠孩子太多,欠他们一个完整的家,欠他们一个能常伴左右的爹爹。他的牵挂,从来都没少过——那些藏在诗句里的思念,那些揣在怀里的小物件,那些夜里梦里的呼唤,都是他对孩子最深沉的爱。

    有人说,李白是“诗仙”,是狂放不羁的浪子,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最想做的,不过是个能陪孩子长大的普通爹爹。

    他的诗里有江河湖海,有明月清风,最温暖的,还是那些写着“二子鲁门东”“应驾小车骑白羊”的句子——因为那些句子里,藏着他漂泊路上,唯一的温暖港湾,藏着他对子女,永远也说不完的牵挂。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