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章 李白与杜甫 喝着酒唱着诗的千古知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一章 李白与杜甫 喝着酒唱着诗的千古知音 (第2/3页)

酱牛肉喝酒,李白念一句诗,杜甫就接一句,有时候接不上,李白就笑他“笨”,然后把诗再念一遍,教他怎么找韵脚。

    有次喝到半夜,李白站起来,说要去看月亮。俩人跑到园子里的池塘边,月光洒在水面上,像铺了层碎银子。李白脱了鞋,光着脚踩在草地上,还拉着杜甫一起,说“这样才接地气,写诗才有力气”。

    杜甫刚开始还不好意思,后来被李白感染,也光着脚,俩人手拉手在月光下走,李白唱“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杜甫就跟着哼,跑调了也不怕,反正园子里只有他们俩,还有天上的月亮。

    没过多久,他们又一起去了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那地方的草原比梁园开阔多了,风吹过草甸,能听见“沙沙”的响,像在念诗。

    李白骑着白马跑在前面,手里举着酒壶,喊:“子美!快跟上来!你看这天地,才配装咱们的诗!” 杜甫骑着马跟在后面,看着李白的白衣在风里飘,像个仙人,就明白了“飘然思不群”是什么意思——李白就像从天上下来的,跟旁人都不一样。

    俩人在草原上找了个牧民家借宿,牧民给他们煮了羊肉汤,还拿出自家酿的马奶酒。李白喝了一口,辣得直咧嘴,却又忍不住再喝一口,说“这酒够劲!比长安的御酒还好喝”。杜甫没敢多喝,怕醉了耽误第二天赶路,就帮着牧民喂马,李白则坐在火堆旁,给牧民念他写的诗,牧民听不懂,却一个劲地拍手,李白就更高兴了,拉着杜甫一起念,火堆的光映着他们的脸,暖烘烘的。

    有天早上,他们看见牧民在赶着羊群往南走,问了才知道,是要躲避北边的战乱。李白看着远去的羊群,不说话了,蹲在草地上,手里攥着根草,说:“子美,你看这些老百姓,多苦啊。咱们写的诗,不能只写月亮和酒,还得写他们的苦,写这天下的难,不然还算什么诗人?”

    杜甫心里一震,使劲点头。他以前写的诗,大多是些风花雪月,那天听李白这么一说,忽然就懂了——诗不只是用来消遣的,还得有骨头,有良心,得替那些说不出话的人说话。后来他写《三吏》《三别》,其实早在齐赵的草原上,就被李白点醒了。

    快乐的日子总过得快,转眼就到了分别的时候。

    那天在沙丘城(今山东临清),秋风刮得紧,把树上的叶子吹得漫天飞。李白送杜甫到城门口,手里拿着个布包,塞给杜甫:“这里面是我刚写的几首诗,还有两包你爱吃的蜜饯,路上饿了吃。你到了长安,要是有人欺负你,就提我的名字,虽说我现在不当官了,可面子还是有的!”

    杜甫接过布包,感觉沉甸甸的,鼻子一酸,差点哭出来:“太白兄,您多保重。我到了长安,就给您写信,您要是想我了,也给我写两句诗。”

    李白拍了拍他的肩膀,强装笑脸:“放心!我还等着跟你一起去游泰山呢!你看那泰山的日出,肯定比咱们见过的所有风景都好!” 他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有点空落落的——跟杜甫在一起的这些日子,是他这辈子最痛快的时光,没有官场的勾心斗角,没有旁人的冷嘲热讽,只有诗,只有酒,只有一个懂他的人。

    杜甫转身要走,又回头看了一眼。李白还站在城门口,白衣被风吹得飘起来,像个要飞的仙人。

    他挥了挥手,李白也挥挥手,直到杜甫的身影变成个小黑点,再也看不见,李白才转身往回走,走一步,就觉得心里空一块。

    分别后,李白回了东鲁,杜甫去了长安。

    李白住在东鲁的破院子里,每天还是喝酒写诗,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以前喝到高兴时,有人跟他一起叫好,有人帮他抄诗,现在只有他一个人,对着月亮喝酒,越喝越没劲。

    有天晚上,他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看着天上的月亮,就想起了杜甫,想起了梁园的桂花,想起了齐赵的草原。他拿起笔,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