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第五章 初唐四杰: 跨越半生的文人相惜 (第1/3页)
公元670年的寒食节,长安的风还带着凉意,可英王府的斗鸡场里,热闹得像开了锅似的。
尘土飞扬中,两只斗鸡正斗得凶,一只红冠白羽,一只黑爪金颈,扑腾着翅膀啄对方的冠子,围观的人喊得嗓子都哑了。大多是穿绫罗绸缎的权贵子弟,手里攥着赌票,脸涨得通红,连英王本人都坐在高台上,笑着拍栏杆:“好!再啄!”
王勃挤在人群里,青布长衫的袖子被人蹭得满是灰。他是被杨炯拉来的——杨炯前几天得了英王府的帖子,说“寒食斗酒会,邀才子共赏”,便顺手叫上了卢照邻,卢照邻又拽上了刚从蜀中回来的骆宾王。
“这斗鸡有什么好看的?不如找个地方聊诗。”王勃凑到杨炯耳边,小声嘀咕。他实在不喜欢这乌烟瘴气的场面,权贵子弟们的吆喝声,听得他耳朵疼。
杨炯还没回话,旁边有人嗤笑一声:“哟,这不是‘神童’王勃吗?怎么也来凑这种热闹?我还以为你们只懂咬文嚼字,不懂斗鸡赌钱呢。”
说话的是吏部侍郎家的公子,穿着宝蓝锦袍,手里把玩着玉扳指,眼神里满是轻蔑。他身后跟着几个跟班,也跟着哄笑:“就是,听说王公子前阵子还杀了官奴,怎么?现在改混王府的场子了?”
王勃的脸一下子涨红了,刚要开口反驳,杨炯拉住他,往前迈了一步,盯着那锦袍公子,慢悠悠地说:“公子这么喜欢斗鸡,可知‘麒麟楦’?”
锦袍公子愣了愣:“什么麒麟楦?是新品种的斗鸡?”
周围的人都笑了,杨炯却没笑,依旧慢悠悠地说:“昔年隋炀帝时,有人把驴披上麒麟皮,冒充麒麟献上去,陛下见了,说‘此乃麒麟楦也’——意思是,看着像麒麟,其实是驴。”
这话一出,卢照邻先笑了,拍了拍王勃的肩,小声解释:“这是文化人雅骂,说他是披了锦袍的驴,看着像权贵,其实没脑子。”
王勃一下子反应过来,也跟着笑了。骆宾王站在后面,捋了捋胡子,眼里闪过一丝赞许——这杨炯,说话够劲,比直接吵架痛快多了。
锦袍公子愣了半天,才明白过来被骂了,脸涨得发紫:“你敢骂我?”
“不敢。”杨炯摊摊手,“我说个典故而已,公子对号入座,怪不得我。”
高台上的英王听见动静,往下看了眼,见是杨炯他们,笑着摆摆手:“行了行了,斗个鸡而已,别吵了。杨炯,你们几个过来,这边有位子。”
四人走过去,坐在英王旁边的空位上。英王指着场里的斗鸡:“你们也赌一把?赢了有赏。”
卢照邻笑着摇头:“我们这些穷书生,赌不起。不如英王赏我们杯酒,我们给您吟首诗,比赌斗鸡有意思。”
英王乐了:“好啊!那就吟首斗鸡诗,吟得好,赏你们一坛好酒!”
王勃来了兴致,拿起笔,在纸上飞快地写起来,没一会儿就写好了一首《斗鸡赋》,开头就是“大哉鸡也,品类斯繁”,既写了斗鸡的热闹,又藏着“英声振俗,雄气滔天”的劲,把斗鸡写出了几分英雄气。
杨炯接过来看了,提笔添了两句:“愿效搏虎,庶几霸王之道;岂徒斗勇,实乃豪杰之风。”卢照邻也凑过来,改了两个字,让韵脚更顺。骆宾王最后看了眼,点点头:“好,这才是该写的诗,不是那些无病**的玩意儿。”
英王接过诗稿,读了一遍,拍着桌子叫好:“好!比那些只会写‘鸡声茅店月’的强多了!赏酒!”
那天的斗鸡会,最后成了四杰的诗会。他们围坐在酒坛旁,你一句我一句,从斗鸡聊到文坛,从眼前的热闹聊到远方的理想,虽然穿的是布衫,喝的是粗酒,却比那些穿锦袍的权贵,活得更自在,更有底气。
散场时,骆宾王拍着三个年轻人的肩:“以后有这种场面,记得叫上我。跟你们在一起,比跟那些老官僚喝酒痛快。”
杨炯笑着点头:“一定!下次咱们找个清净地方,不跟这些权贵凑热闹,只聊诗。”
长安的夜色里,四个身影并肩走着,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谁也没想到,这是四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