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李老僧的两难 (第3/3页)
笔伐的“汉奸”新人选。
而且还必须是个超级的“大汉奸”!因为与投汾水而亡的王禀父子对比,张孝纯的官更大,他还是读书的士大夫!所以?
“宋亡于文弱也!”发出慨叹,仿佛忘了他们海州也是大宋的一部分,也是大宋特区的现状。
金兀术本来就觉得海州的眼下,也着实透着许多古怪?李老僧看出金兀术的迟疑,说不得就要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仔细分说一二。
“据那些常走动海州的商贾所言,海州那里,其实也不是铁板一块。海州起于当年张叔夜清剿梁山泊的贼寇宋江所部,安兆铭恰逢其会。
自此海州就在安兆铭的指使下努力发展工商,兴办学业。他又积极经略沿海,在万里波涛上打出“海龙王”旗号。此后南征方腊,北收金州,海州的兴盛,一发不可收拾也。
等到安兆铭状元及第后,继续走了童贯的门路,蛊惑赵佶开创海州特区,渐渐及于山东、两淮、金州之地,成就了今日的京东都护府大业。
要论安兆铭的开创之功,无论文华、武功、科技、商贸,都是独树一帜,领袖天下的壮举,便说他前无古人,亦未尝不可也。
但是如今京东都护府的班底,却又要分成几个部分。其一是海州豪强、官绅之家,其二是水泊梁山势力,其三是明教余孽,其四便是宋庭不断派去的官员、士子。
这些人里,心向宋庭,催着安兆铭西进勤王的人,多是汴京派去的官吏、士子,他们人数最少,却个个位高权重。多是一方父母之官,在都护府议事时,说话也很有分量。
那些海州豪强、官绅之家,却一昧醉心商贸,不太喜欢征讨四方。本质上,他们是一股极为注重内敛的势力,也是最喜欢与我大金打交道的一股势力。
水泊梁山和明教余孽,大多在军中任职。军机大臣陈颙、明社领袖吕子曰,还有囤兵金州的蓝细禾,他们都是明教中人。武松、燕青、李俊、史进等大将,则出身水泊梁山。
这两股势力,却非常不齿赵宋之暗弱,常常鼓动要把海州制度推广到天下间。前次的所谓北伐,也是他们捣鼓出来的决策,给咱们造成了很大麻烦。
总的来说,这些人既不看好赵宋,乐的隔岸观火。但也不喜我大金,常常在鼓吹北伐。甚至安兆铭的外甥林长生,还胡说什么要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尔,云云。
所以海州近来也不再称安兆铭为琅琊郡公了,而是改称明公,那也是他们在给安兆铭戴高帽。总而言之,他们就是想要逼着安兆铭做皇帝呢!”李老僧有些神往。
“明公?难道不是因为明社实力强大,所以才会有这样称谓吗?”金兀术不解道。
“呵呵,四太子可知,这明公二字的来历?昔日楚子观兵于周疆,问王孙满鼎之大小轻重焉。王孙满对曰:在德不在鼎。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姦回昏乱,虽大,轻也。
是时天子右文,群臣躬遇休明。翊赞文化,彬彬称极盛矣。故此后为人臣子者,非九锡之礼不得明也。然而他既得了九锡之礼,这臣子还能算是臣子吗?”李老僧摇头晃脑道。
“这样啊?就是说,他安兆铭也有不臣之心了?!”金兀术腾地站了起来。
“这个安兆铭,老子只不过想要庄重一下威严,他便要拼命来诋毁某家。还以为他会是个赵宋的大忠臣呢,原来这厮,这厮也是存了叛逆之心啊?!”
不过,四太子为何总是要说“也”呢?李老僧听了,大惑不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