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杏林暗香引机缘 (第3/3页)
”
果然,周老先生赠匾“济世堂”的消息不胫而走。起初人们还将信将疑,但当有人证实那苍劲有力的“杏林春暖”四字确系周文渊真迹后,顿时在士林阶层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瑾王妃林微的名字,再次被提及,但这次不再仅仅与奇案、防疫相连,更与“仁心仁术”、“泽被苍生”联系在一起。许多原本对瑾王府持保留态度的清流官员,开始重新评估这位王妃,进而对瑾王爷的观感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齐王楚瑾瑜素来以结交文士、标榜儒雅自居,闻听此事后,据说在府中发了好大一通脾气,摔碎了一套心爱的茶具。他苦心经营多年的清流人脉,竟被一间小小的医馆和一位王妃无意间撬动了墙角,这让他如何不恼?
而“济世堂”也因此名声大噪,不仅贫苦百姓,连一些中等人家甚至低阶官员家眷,也开始慕名前来求医。林微依旧保持着低调,专注于医术,对前来打探或套近乎的人,皆以医者身份坦然处之,不卑不亢,反而更赢得了尊重。
楚瑾宸借此机会,顺势让孙管事以答谢周老先生为由,备了份不失分寸的厚礼(主要是文房四宝和古籍)送去城西书院。周老先生虽未亲自接见,但也回了份得体的谢帖,算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一枚看似不起眼的医馆,一位致仕大儒的匾额,如同投入湖面的又一颗石子,在京城权力格局的微妙平衡中,漾开了新的涟漪。
林微未曾想过,自己只是遵循本心,行医济世,却能为楚瑾宸带来如此重要的政治助力。这让她更加确信,脚踏实地做些实事,远比汲汲营营于权谋算计,更能赢得人心。
而楚瑾宸也越发清晰地看到,身边这个女子,她的价值远不止于法医的敏锐和智慧,更在于她那份悲悯之心和务实之风,正在无形中为他铺设一条更为稳固和持久的道路。
杏林暗香,引来的不仅是病患的康复,更是一段意想不到的机缘,悄然改变着风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