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光明烈焰,圣火昭昭 (第3/3页)
,文武分站两侧,手持笏板,庄严肃穆,号角声悠远,鼓声震天。
梁梦龙和刘綎在小黄门的引领下,走过了群臣,走过了缇骑,走上了三级月台,走进了皇极殿内。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梁梦龙和刘綎兴五拜三叩首大礼。
梁梦龙再拜,俯首帖耳的说道:“臣领圣命,前往西南平定播州之乱,平播之乱,一切顺利,得胜凯旋,献俘复命,不负君恩。”
刘綎学着梁梦龙的样子,拜了下,一紧张,有点忘词了,只好说道:“臣拜见陛下。”
“宣旨。”朱翊钧笑了笑,不在意刘綎的失礼,示意李佑恭宣旨,冯保的确要带李佑恭一段时间,这些事儿,正在逐渐交给李佑恭去做。
两个小黄门拉开了圣旨,李佑恭向前一步,一甩拂尘,吊着嗓子,抑扬顿挫的说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
圣旨的内容很长很长,李佑恭念了足足十分钟才停下,一连串将领恩赏的名单,肯定了刘綎等西南汉军的耀人功绩,这次如同秋风扫落叶一样胜利,让朝廷见识到了西南汉军的忠勇。
“免礼吧。”朱翊钧示意二人平身,开始询问这次征战的细节。
今天的大朝会就一件事,庆祝胜利。
绩效赢学,最重要的是要真的赢,输了就是输了,吃了亏,下次把场子找回来就是,大明从来没有否认过东南倭患的荼毒,更没有否认过俺答汗入寇的耻辱。
这都是朝廷的失责,也是天命的丢失,需要找回来。
朱翊钧明显发现了刘綎的紧张,不再过多询问,结束了这次的大朝会,留下了梁梦龙和刘綎,到通和宫御书房继续奏对。
有些话,不太方便大庭广众之下讲出来,同时朱翊钧让庞宪带着大医官进宫,为刘綎进行诊治。
“江安侯,你父亲病逝时,你正在东吁打仗,朕没有允你入京为父治丧,这次回京,就留京二十七日,以全孝道,也省的那些士大夫整天念叨了。”朱翊钧在通和宫御书房说起了一件事。
江安伯刘显在万历十三年京师讲武大学堂去世,享年七十岁,善终喜丧,当时大明和东吁的战事焦灼,朝廷以金革无辟权宜之计为由,夺情刘綎,让他在前线继续征战,这一耽误,就是足足九年时间。
这不仅是刘綎第一次面圣,也是父亲病逝后,他第一次回京到父亲墓前祭祀。
“臣谢陛下隆恩。”刘綎再拜,谢了圣恩。
刘綎没办法给父亲养老送终,是朝廷替他养老送终了,官葬治丧,这是恩情,不是仇怨,他的父亲更希望他能征战四方,为国奔波。
“还有一件事,二位也替朕拿拿主意,朝中倾向于对杨应龙满门抄斩,不知二位以为如何?”朱翊钧说起了对杨应龙满门的处置。
目前刑部、大理寺、兵部的意见是满门抄斩,都杀了。
礼部、吏部、户部、都察院的意见是杨应龙死,其余人流放金池总督府。
是杀所有还是杀杨应龙一人,需要刘綎、梁梦龙这些亲历者评断后续影响。
这是个和南衙选贡案一样的政治案,不是刑名,不能死板教条的套用大明律,主要还是考虑对地方上的影响。
杨应龙是投降的,他必死无疑,但是他的家眷、党羽是否一并处斩,要多考虑一下。
若是家眷、党羽、手下,投降也是死,不投降也是死,还不如顽抗到底的共识出现,日后大明平叛,就没人投降了,对日后西南局势,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这不是朱翊钧想看到的,也不是朝廷想看到的局面。
刘綎和梁梦龙互相看了一眼,刘綎才开口说道:“杨应龙的长子杨朝栋该杀,其实杨应龙对于反还是不反,一直举棋不定,杨朝栋袭杀臣遣使者郭成、王之翰等人,就是逼杨应龙下定决心。”
“黄平、白泥两个土司世酋田不负、张之安该杀,二人和杨朝栋联合一起,联袂草塘,真州、余庆、重安、容山等六司世酋,联田、张、袁、卢、谭、罗、吴七姓把目,悍然叛乱。”
刘綎给了一份必杀名单,杨应龙、杨朝栋、田不负、张之安,以彰显朝廷的公允。
播州叛乱的六司七姓,其他都是被杨、田、张这三姓裹挟,给绑在了战车上,抵抗十分的疲软,可谓是望风而降,是可以宽宥的。
但杨、田、张这三姓四人,不死,恐怕不能震慑。
而且,梁梦龙在海龙屯已经杀的血流成河,仅仅处决的叛贼,就有一千四百余人,都是这三姓之人。
这田不负、张之安不死,岂不是梁梦龙杀错了?
“那就依江安侯所言行事。”朱翊钧再询问了梁梦龙,得到了同样的答案后,做出了决策。
杨应龙等一干人等,都是大明人,按照万历九年的圣旨,大明人不入解刳院,所以就没有解刳院雅座了。
“诸葛祠在西南真的很多吗?”朱翊钧询问起了西南的风土人情。
“武侯遗泽。”梁梦龙讲起了西南的武侯崇拜的情况。
比如大理巍山有火把节,其来源就是诸葛亮打败大鬼主之后,送粮入山,百姓自发点燃火把迎接,才有了火把节;
比如攸乐山世代相传,是诸葛亮派他们镇守攸乐山;
比如太保山武侯祠,建的一点都不比成都武侯祠差;
比如阿祖阿公的信仰等等。
诸葛亮已经离世一千四百多年,但比较封闭的乡野,变化其实不多,这些传说,仍然流传着。
朱翊钧对这些很感兴趣,仔细询问后,才不住地点头,西南的局势,比他想的要好很多,至少不存在普遍的反对大明的共识,再加上诸葛铜鼓收归朝廷授予土司官职的改变,大明对西南的改土归流更进一步。
“陛下,太医到了。”一个小黄门察言观色,看陛下聊的差不多了,奏闻了大医官庞宪等人到来。
庞宪见礼后,为刘綎进行了诊治。
“把胳膊伸直一些,把茶杯举起来。”庞宪面色严肃的说道:“多用点力气。”
刘綎照做,手不由自主的开始抖动,而且越抖越厉害,越用力越厉害。
庞宪让人取了一杯烈酒,高度数的国窖,刘綎满饮,又把胳膊伸直了握着茶杯,这次居然不抖了。
“没事。”庞宪又让刘綎试了几个姿势,才笑着说道:“你父亲也有这个症状,当时李院判和陈院判负责诊治,也是类似的情况,不算大事,可能要到几十年后,才会影响日常起居。”
解刳院将这个病,诊治为原发震颤或者特发震颤。
就是特殊动作、特殊手势,发生在上肢远端,也就是手的震颤,基本不会影响生活,在高度紧张的时候,会颤抖加剧,喝酒可以缓解症状。
震颤分为很多种,比如中风后的震颤,是静止颤动,动作不颤等。
在大医官看来,刘綎的情况是良性的,而且因为刘綎是武将,肌肉力量强大,可以控制这种震颤。
“真没事吗?”刘綎有些担心的说道。
“我教你几个动作,可以改善这种情况。”庞宪教了几个动作。
其实这几个动作没什么大用,心理作用大于实际作用,但心里觉得改善了,可以更好的控制震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