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 网络爬虫的进化:数据的洪流 (第2/3页)
。他考虑了几种方案,最终决定在数据入库前加一层过滤——用内存中的哈希表暂存已接收的记录指纹,只有未重复的数据才允许进入数据库。
他快速编写去重模块,以“股票代码+时间戳”作为唯一键值,每次新数据到达先查表比对。为防止内存溢出,他还设定了缓存上限,超出部分按先进先出原则清理。
改完后重新部署。凌晨四点零九分,第二次启动。
这一次,数据库压力显著下降。I/O响应恢复到毫秒级,连接池稳定维持在十二个活跃会话左右。他调出统计面板,计算单位时间内的有效入库量。
“每小时一百七十六条。”他默念。
相比过去手动录入或单线程抓取的每小时十来条,已是质的飞跃。他没有停下,继续优化解析规则,压缩不必要的字段读取,减少网络传输体积。清晨五点三十八分,系统连续运行六小时无中断,累计采集十万三千六百八十二条行情快照,覆盖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四月份的完整日线数据。
林悦推门进来时,正看到主屏上滚动刷新的入库记录。
“这么多?”她站在陈帆身后,声音有些发紧,“这些数据……全都能用?”
“大部分可以。”他调出校验报告,“人工录入时期三个月才录了八千多条,误差率零点三;这批自动采集的十万条,有效率九十一以上。剩下的问题是早期OCR识别留下的脏数据,比如把‘ST长控’认成‘ST长空’,但这类错误有规律,能用清洗规则批量修正。”
林悦走近屏幕,看着那一排排不断跳动的数字。“以前你总说我们看得太少,像摸黑走路。可现在……”她顿了一下,像是在估算眼前的信息量,“这够分析一辈子了。”
陈帆摇头。“还不够。”他打开另一个代码窗口,开始写一个新的类,“我们现在拿的是快照,是静态的片段。真正的市场是流动的,价格每秒钟都在变。我要让系统学会看活的数据。”
林悦没再说话,只是静静看着他敲下第一行代码。
那是一个基于HTTP长轮询的接口框架原型,目标指向证监会公开测试平台提供的实时行情流。虽然目前权限未开,协议细节也不明,但他已经开始准备接收逻辑。
上午八点二十三分,第一轮多源采集完成闭环验证。系统在无人干预下,持续六小时稳定获取三大网站数据,经过去重、清洗、格式化后,完整写入SQL Server主库。数据库总记录数首次突破十万大关。
陈帆保存当前版本,提交到本地代码仓库。他起身走到服务器机柜前,检查设备运行状态。两台机器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