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3章 悔意 (第2/3页)
日军预备役的主要骨干力量是日本的退伍军人,凡是在45岁以下的退役官兵,都在征召之列。这些退役人员在服役期间就经过了严格的训练,具备了相当的战场经验。
只要召集来随便进行一两个月的适应性训练,马上就能派上战场。
而且日本还针对国内交通运输不便、城市化率低,人口流动低的特点(1937年整个日本社会卡车存量刚刚过万辆),将全国划分为了16个征召区块(东京有近卫和第1两个师团)。
几乎所有的士官和士兵、以及大部分基层军官都实现了就近招募,这些军官、士官、士兵在退伍后,也都基本上回到家乡并全部被编入预备役。
由于日军部队人员绝多数都是从相近的地区招募,所以日军的师团常常被称作某某(地方)师团。
而这些预备役人员平时就常常集中起来进行军事训练,因此仅需进行短期训练,再从现役部队中抽调高中级军官,以及部分现役基层军官和士官组成指挥架构后,就能整合成为一支颇有战斗力的新部队。
关键是,由于这些人员高度集中在同一地区,因此其集结速度非常快。
基本上是只需要短时间的编练和整训,马上就能开赴战场。
预备役的另一个主要来源就是在校的学生。
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就有雄霸世界的野心,所以对在校学生的军事训练非常重视。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这三个阶段的军事培训都是常态化,适龄学生几乎都具备了一定的军属素质。一旦应招入伍后,能够在新兵训练期就练就出不俗的军事技能。
所以日军即使是新组建的师团,战斗力也有一定保障,而且动员和集结的速度很快,再加上其海军强大的运输能力,能够很快将新部队部署到任何需要的地方。
而此时的华夏却是没有什么预备役制度,基本上是招来或者是抓丁来的新兵,随便训练一段时间就被派往战场,有的甚至只是教会了如何开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