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五五零章 新安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五五零章 新安排 (第2/3页)

雄斗狠的地方地痞流氓,被地方士绅大户收编以后成为地方黑恶势力,出去到了海上更没王法,烧杀抢掠就是敢下得去手。

    这些人的战斗力还是不错的,胆子大,敢下手,打起仗来勇猛,祸害起人来凶残。

    次一级的是被裹挟的压抑着兽欲的人,他们是唯唯诺诺后来爆发的,他们比黑恶势力更狠,但是战斗力相对来说差很多。毕竟过往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他们都是辛勤劳作又没几多收获的,没有那些黑恶势力吃的好。这就差了许多。

    再加上黑恶势力一直争雄斗狠,练出来的一些打斗、逃跑、活命的经验本能,是要比寻常人更拔尖的。

    这两类人的数量都是有限的,再余下的被裹挟起来的人,也就那么回事儿了。当百姓,他们吃不饱。当倭寇,他们一样吃不饱。

    这一次的东南倭乱虽然是早有预谋,但是在如此久长的持续打击之下,老倭寇的损失很大,新人是不堪用的。

    这伙新倭寇哪里是正规军的对手?尤其还是给足了饷的正规军?

    一帮杀胚,只要钱到位,只要死的值,那可真是往死里干的,拿了钱真办事儿。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一旦上了战场也不容许不办事儿,毕竟你不杀倭寇,倭寇就来杀你。想要临阵脱逃,后边还有督战队专门砍人头,只能一往无前的杀。

    但是话又说回来,领到了足额甚至超额的军饷,死了的抚恤也是十足十的能落实下去,在心理上也让他们更加的勇猛无畏。

    原本生死相搏,可能只发挥出八成,剩下两成是对这狗屁世道的反抗。现在却是十二成都不止,一往无前,无惧生死,视死如归,才是这些将士们的慷慨悲歌……

    尽管什么都清楚,王言也还是很耐心的听着戚继光解释,俞大猷补充。

    听过以后,王言说道:“另外胡部堂和谭中丞也是统筹有方,功劳是不能抹杀的。大家通力合作,精诚团结,才有了东南安定。

    但归根结底,将士们用命才是主要的。不管倭寇强弱,我都相信今次东南之乱能够平定,我们的将士们是英勇无畏的好将士。

    你们放心,此次打仗的功勋认定我也在盯着。京城这边,权贵大户们都骂我是狗,我这条狗就死死的盯着他们,谁敢在这上面动手脚,我就让谁全家不安宁。”

    这是王言给的保证。

    打完了仗,这些有良心的将领,最难的就是手下的功勋、抚恤、赏赐问题。辛辛苦苦卖命干的仗,抚恤没多少,赏赐还落不到实处,下边一大堆升官儿的还上不去。这些问题最终都堆到了上边的将领身上。

    结果就是上面对将领不满意,下边也对将领不满意,两头不讨好。

    要是没良心的就舒服多了,但显然俞大猷、戚继光等此次东南平倭的将领,都还是不错的。

    另一方面也是此次借着打仗的机会,王言算是在一众的领兵的将领中有了相当良好的口碑。毕竟打仗就是打后勤么,这一次王言给他们进行后勤保障,那可真是舒心。

    在京城发动漕运送粮食,在福建、两广发新宝钞,直接给胡宗宪、谭纶兜底,凡牵扯倭寇的一律紧急抄家查办,程序后补。也就是说,谭纶、俞大猷等人觉得谁通倭,谁就通倭,先把人办了再说,有问题都算王言的。

    同时王言又调动了湖南、湖北、安徽、巴蜀的资源,来给东南提供保障,还顺势查办了一大批漕运相关的人。

    当然就如同王言与嘉靖说的,他当不了首辅,这些地方的官员们当然都不听他的话,是他跟吕芳合作,压着各个衙门以及地方官府办事的。这其中的冲突,利益纠葛,那就太多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王言给这些将领们提供后勤保障,让他们自从当上军官领兵以来,打了最爽、最轻快的一仗。

    中间环节的各种贪腐,王言直接远程挥刀,砍了几十人,最大的官儿是知府,谭纶砍的,戚继光的部下执行的,厂卫监行。这事情现在朝堂上还在争吵,还在弹劾王言。

    不要前线的将领催促,押送补给的队伍自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