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四九章 平乱 (第2/3页)
起检验的。而在立场与利益的角度来说,胡宗宪都得呕心沥血玩了命的干倭寇。
如果他不打这一仗,致使船队崩坏,东南大乱,影响了整个国朝的大局,他肯定比王言死的早。
如果这一仗打不好,没有达成遏制东南大户,反而让东南大户更加嚣张,那么他也要死。
他只有赢。
只有打赢了这一仗,将东南大户的这一波反扑给打下去,他胡宗宪才有可能在今后被起复,延续他的政治生命,他老胡家才能富贵绵长。
不过情况对胡宗宪来说也并不糟糕,因为这一次给他做后方的不是严党,而是王言。王言在帮忙解决后勤问题,同时也帮忙顶住了京城的各种压力。
当然其实京城也没什么压力,无外乎就是弹劾么,嘉靖都闭关了,就是弹上天也得等嘉靖出来再说。这是针对王言这个官员,若是寻常五品官,内阁直接就给办了。
除了这一点,最过分的也不过就是被袭杀而已,这事情王言显然是不怕的。反正到现在为止,谁杀他,谁死全家。有名有姓的权贵大户,包括宗室、皇亲、勋贵、官员等等,在这短短的三年多的时间中已经消失了几十家。
对旁人来说,袭杀王言是一场相当重大的赌博。杀成了,那嘉靖绝对立马就软了,什么事都不会有。而杀不成,就是死全家。
可惜的是,目前已经进行了十数场,参与的人都销户了。直接死的还好了呢,怕的就是落到王言手里,就那么没日没夜的干活,直到累死了去……
在以上两点之外,他们对王言是束手无策的,因为王言都是在规则之内行事,哪怕有些时候确实有几分越权,可也都是无伤大雅的事情,不过是在一些程序上的先后顺序不同而已。真要死抓着这些事情,就好像贪腐一样,天下无人不可杀。
其他的事情就更没办法限制了,反而是王言不限制他们就不错了。因为王言执掌的顺天府,财务、政务几乎都是独立的,或者说是皇帝直接垂直管理了,只不过具体是王言代管。在这方面没有办法限制王言,调拨的各种物资也不用请示谁,皇帝同意了就行,都是顺天府的内政。
另一方面作为顺天府事实上的最高长官,王言恶心权贵大户们可太轻松了。只说一点,不给他们搞卫生,甚至把垃圾堆到这些人的聚居区,更或是把拉夜香的车在这边翻倒,臭气熏天就够他们受的了。
不过也就只能做到这一步了,他王某人铁面无私,现在权贵大户们在顺天府都老老实实的,谁也不敢惹事。哪怕是在家里,也都不敢苛待奴仆,否则告到了王言那里,王言就好像闻到腥味的野兽,张开血盆大口,要从他们身上狠狠撕咬下一大块肉来……
所以综合种种因素来看,这一次的倭寇大乱当然没什么问题。
事实上也确实没什么问题,在王言的支持下,在胡宗宪的指挥下,在谭纶的配合下,在俞大猷等人的用命之下,这一次突然闹起来的波及整个东南的倭乱,只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就平息了去……
而在初秋,战局已经看得很明朗的时候,闭关许久的嘉靖终于出关了。
王言是嘉靖见的第一个外臣。
“恭喜陛下修为更有精进,陛下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好了,每次都说这些话,朕的耳朵都要听烦了。”嘉靖摆着手,“东南的情况朕都清楚,这一次你辛苦了。”
“陛下,臣也就是出了二百万两银子,每天再骂骂徐阶他们,督促着运送了一些军器,转运了一些粮食……主要还是胡宗宪、谭纶、俞大猷、戚继光等人在前线辛苦,是那些将士们用命,这才有了东南乱局的平定。”
吕芳笑了起来:“主子,王治中说功劳都是胡宗宪、谭纶等人的,可奴婢怎么听着他自己的功劳一点儿也没少说啊。”
嘉靖看着笑嘻嘻的王言:“向朕讨功劳呢,要不干脆让徐阶回乡,你做内阁首辅?”
王言好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