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五四九章 平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第一五四九章 平乱 (第1/3页)

    银行印多少宝钞,这是瞒不住的,也没什么隐瞒的必要。

    毕竟银行也不是水泼不进,有什么大消息,该知道的人还是能知道,不该知道的也不能知道,知道了也不敢到处宣扬。

    新宝钞到底发行了多少,市面上流通了多少,收回了多少,这是大明的关键财政数据,当然不能随意传播,谁敢乱传,是要掉脑袋的。

    这是王言协助,会同各个衙门共同制定出台的钞法规定的。凭着王言的操行,就是徐阶漏了消息,他都敢把徐阶给砍了。

    不过这一次加印百万贯的宝钞,肯定是没什么大影响的,传出去也就传出去了。

    就是有坏人在顺天府散播消息,说大量宝钞发出去,原本的宝钞就不值钱了,百姓们哪懂那么多?就是对王言再有信心,也架不住有人去兑铜钱。而后再一交流,大家就都恐慌了,就开始挤兑银行。

    还是王言亲自站在银行门口,给前来兑铜钱或者是取存款的百姓们亲自解释,又发布了告示,又找人专门在顺天府的各个银行讲解,给百姓们解释宝钞的加印和贬值的关系,也给百姓们交代了这一笔百万贯宝钞的去向。

    让百姓们明白,大明这么大,别说百万贯,就是发出去千万贯,宝钞也不会贬值……

    百姓们安抚完了,百官们、东南大户们可是没有安稳。

    他们知道了这百万贯要投入到福建、两广地区,也知道了俞大猷、戚继光等人开始招募新兵,知道了广东、天津的船坞又开始督造大船,知道胡宗宪的船队也在扩张,同时京城调拨了武器发送给俞大猷等人。

    凡此种种综合下来,哪里还不明白,王言加印的这百万贯是直接给俞大猷等人的军费开支。而如此种种的动作,就是准备着要开始大战了。

    同时还能借着军队的便利,开始在东南推广新宝钞。原本在大兴推广,就是借着京营发饷,让那些士卒花出去的,由他们带动着交易。

    比如军卒得了饷要逛窑子,窑子要采购酒水菜食,窑姐要购买胭脂水粉,而售卖酒水菜食胭脂水粉的又要从别处进购,或是自家的作坊生产,反正都要再给做工的百姓分配一次。

    做工的百姓拿了工钱,自然又要去购买生活所需,米面粮油之类一通花,而后花钱跟百姓收购原材料,百姓再花钱,这就流通起来了。

    这样的事在福建、两广地区再上演一遍,也没什么难度。毕竟只要大明政权稳定,宝钞就没问题。何况哪怕是人人害怕的旧宝钞,那也是稳定了许久之后才崩溃的。

    所以总体而言,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但却也让东南大户很气愤,因为王言明摆着针对他们呢,可在针对他们的同时,竟然还想着推广新宝钞,而丝毫不怕东南大乱,祸及全国,以致山河动荡……

    他们当然不是吃素的,当然也是有脾气的。

    何况这还关系到今后是否能在海上赚取足够的利益,也为子孙后代长远计,他们都不可能束手无策,眼看着王言建立起横行海上的巨无霸的大船队。

    于是本来已经将要平息的倭乱,台州战役打出来的好局面,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土崩瓦解。不知道哪里出来的那么多的倭寇,又一次的开始大规模的活动起来。

    这一次主导剿倭寇的,是谭纶。

    胡宗宪以后,谭纶就任福建巡抚,领导戚继光抗倭,打了不少漂亮仗。现在还没卸任呢,恰逢局势突变,索性也就直接提级,总督数省军务,接着干倭寇。

    这事情虽然是王言搞出来的,但跟王言还真没什么关系。除了关注那边的宝钞的推广,其余的事情并不要王言操心。

    毕竟俞大猷、戚继光等人都是征战多年的老将领,有大局观,有指挥能力。统帅他们的谭纶也不是废物,能够稳扎稳打就足够了。

    最重要的,是胡宗宪在谭纶的帅帐里发号施令呢……

    胡宗宪干倭寇的能力,绝对是经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