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二章 白条迷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二章 白条迷案 (第2/3页)

被随意丢在几个塑料档案袋里,一个袋子装满了,就再换一个袋子装,一点条理都没有。因为检查时间紧,必须要在国家局检查组来之前把所有问题查清楚,监审处的祝玉田和林秋水不辞辛苦,放弃了星期天休息,甚至每天晚上都加班到十点多,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

    说是两人查账,其实祝玉田不懂账务审计方面的知识,他只能负责询问当事人并记录相关信息。而查账的重担,就全落在林秋水一个人肩上了。遇到需要询问当事人的情况,林秋水就把问题交给祝玉田去问询记录。当然,查账才是主要工作,账要是查不清,询问也就没了方向,不知道该怎么问。好在林秋水年轻有为,精力充沛,业务精通,再加上他事业心强,做事雷厉风行。经过几天的辛苦忙碌,他终于把情况查得清清楚楚。

    经过仔细检查,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触目惊心:基本都是白条入账,严重违反财务规定;每月的加班费清单,只有一人签字,缺乏必要监管和规范;白条借款金额高达八万多元,资金去向不明;账面资金与实际现金相差五万多元,账目混乱不堪;更让人震惊的是,这里根本没有所谓的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只有一堆杂乱无章的白条和流水账;出纳和会计竟然由一个人兼任,严重违背了财务制度的基本原则。

    接下来,总务处开始了催款行动。在他们的努力下,成功催回了两万元欠款。可是,另外六万多元的欠款,施工单位坚决不认,还信誓旦旦地说字体不是他们的。为了查明真相,大家一起对比笔迹,结果发现字迹像是丁文亮的。经过问询,丁文亮先是一愣,随后说因为时间有点久,自己也记不太清了。但他也承认欠条上的字确实是他写的,不过坚称肯定是把钱给了施工单位的刘经理。至于账面资金与实际现金差出的那五万元,丁文亮和核算员王静则互相推诿,都说自己不清楚,好像这五万元凭空消失了一样。

    监审处长李黄州是个转业军人,在业务方面不太精通。于是,他带着祝玉田和林秋水,将基本情况向主管监审处的纪委王玉章书记做了详细汇报。王玉章书记听后,感到事情重大,心里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不敢擅自做主,又和他们一起向一把手袁源厂长当面汇报了此事。袁源厂长沉思片刻后,让王玉章书记找总务处长丁文亮谈一次话,明确告诉他要尽快妥善处理好这件事。袁源厂长为此严肃地说:“如果这事不能在部门内解决好,一旦上交厂里,那就必须按照厂里规定给予当事人纪律处分。”

    最后,在多方压力和权衡之下,施工单位的刘经理考虑到今后还要在厂里揽活,虽然满心不情愿,也只能无奈地把六万多元欠款还上了。而账面资金与实际现金差出的五万多元,核算员王静坚持不肯承担,丁文亮没办法,只能自掏腰包把钱补上。至于那些无法补上的白条,丁文亮也只能承认是管理不善造成的,无话可说。

    关于领取加班费的问题,丁文亮主动表态,今后科室人员和维修组不再领取加班费。监审处长李黄州对祝玉田和林秋水说,报告中不用写这条了,内部整改一下就算了。祝玉田听后,脸色微微一变,露出不满的表情,但碍于李处长的面子,他只能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没再多说什么。

    这样一来,厂里的检查报告,就只剩下白条入账和账证混乱的问题。李黄州在请示领导后,提出了初步处理意见:立即封存维修专项账户,今后不再使用;维修项目应交给有资质的施工方,施工结算经监审处审计后,施工队直接到财务处结算;扣罚丁文亮三个月奖金,扣罚王静一个月奖金。可是,对这个处理意见,祝玉田却坚决不同意,他义正词严地要求给丁文亮行政处分。祝玉田是个工作极其认真负责的人,原则和纪律常挂在嘴边,所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