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一章 云来风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十一章 云来风起 (第3/3页)

  老祝在一旁点头:“是啊,咱们监审工作,就得坚持原则。什么都不敢问、不敢查、不敢管,那还要咱们干什么!”

    三人正聊着,电话响了。李黄州接起来,听了几句,脸色严肃起来。

    “好,好,我们马上过来。”放下电话,李黄州对两人说,“设备处那边有点事,王书记让咱们现在过去一趟。”

    林秋水第一天上班就遇到了案子,心里既紧张又有些兴奋。他跟着李黄州和祝玉田快步走向设备处,心里明白,自己新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他想起自己以前和别人说的工作感触:"职业影响性格,性格反过来也影响职业。"如今,审计的犀利与原则,也开始融入他的日常为人处世。

    烟厂这次的干部变动,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堪称石破天惊。这场变革带来的余波,像在平静湖面投入巨石激起的涟漪,在厂里久久回荡,影响深远。

    与此同时,厂里的人事变动仍在继续。

    两个多月后,厂长秦海生被免去太平卷烟厂厂长职务,专职担任太平烟草专卖局局长、烟草公司经理。

    按照以往多年的惯例,这三个职务一直是紧密相连、三位一体的。但根据国家局工商分开任职的文件要求,从那时起,烟厂厂长和烟草公司经理、烟草专卖局局长的职责彻底分开了,各自承担起不同的责任。这样做,旨在从制度上有效防止一把手三权一体、权力过度集中,容易产生腐败的问题,也可以起到工商分开、互相制衡的作用。

    秦海生在太平烟厂工作期间,整体业绩平平,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成就。更关键的是,在洪水涌来之前,他没能展现出应有的预见性,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只是在灾难发生后才被动地投入抗洪救灾。这一失误,造成了烟厂不小的财产损失。

    当时,厂里几个领导和他私下关系并不融洽,再加上中层干部改革之后,触及了很多人的既得利益,各方面反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秦海生自己也敏锐地察觉到,在烟厂继续待下去难以施展拳脚,难有什么作为,甚至可能面临被孤立的困境。于是,经过深思熟虑,他做出了明智的选择,顺水推舟,毅然离开烟厂,奔赴新的岗位。

    林秋水在监审处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他知道:阻挡他人钱财、妨碍他人权力,如同杀人父母,逼急了,别人是会拼命的。

    但他也知道,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自己干的就是这个职业。总有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等待他。而他,是躲不开的那一堵墙。

    有一天下班,他在厂门口遇到了以前在包装材料厂的老同事。

    “秋水,听说你去监审处了?”老同事把他拉到一边,压低声音,“那地方可不好待啊!净得罪人。你说你,年纪轻轻的,去哪不好,非去那?”

    林秋水笑笑:“工作需要,总得有人干嘛。”

    “你啊,就是太实在!”老同事摇摇头,“听我一句劝,凡事别太较真,给人留条活路,自己也多条后路。”

    回家路上,林秋水想了很久。他知道同事是好意,但他更清楚,既然干了这个岗位,就没有退路。监审工作,关乎的是厂子的健康,是集体的利益,是心中的公道。

    第二天到办公室,李黄州正在看一份文件,眉头紧锁。

    “小林,你过来一下。”李黄州招招手,“看看这个,设备处报上来的采购单,一批设备配件,价格比市场价高了百分之二十多。”

    林秋水接过资料仔细核对查看,果然发现一眼就看出了问题。

    “这家供应商上次报价还没这么高,这次突然涨价,也没见设备处的谈判记录。”林秋水指出。

    祝玉田凑过来看了一眼,冷笑道:“又是那家备件公司吧?我早就说过,这里头有问题。”

    李黄州叹口气:“设备处采购员崔银平是厂里的老人了,怎么这么干啊。”

    李黄州看着林秋水,说:“小林,这件事情的审计底稿和审计报告就交给你来写吧。你懂财务,会审计,业务没有问题。但需要注意方式方法,收集证据要全面扎实。老祝,你负责写党纪处分和行政处理的建议。”

    就这样,林秋水接下了他在监审处的第一件任务。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前方还有更多更复杂的挑战在等着他。

    厂区里的喇叭正在播放着激昂的《咱们工人有力量》歌曲,科室人员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三三两两走出厂门。夕阳西下,将行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太平卷烟厂经历了洪水的洗礼,正在慢慢恢复生机,而林秋水的人生新篇章,也刚刚开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