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358.两条消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358.两条消息 (第2/3页)

短几年,已经富裕起来。

    当地的村民们,种植的秋雁十六号,亩产已经接近一万五千斤。

    虽然因为产量太大,收购价已经跌到了不到四毛钱。

    但即便这样,每家种植户平均月收入也有好几千。

    这可是月收入啊,一点不比出门打工来的差。

    而且农闲的时候想打工,根本不用往远处去,家门口就行。

    方山县已经建起来一片一片的产业园区,各种工厂一堆一堆。

    生产的婴儿湿巾、家用消毒液、爽肤水、化妆水、剃须乳、消毒棉片、洗手液、厨房清洁剂……种类多的不行。

    全国哪个家庭没有几包湿巾啊,其中三分之一都是方山县产的。

    更是横扫日韩东南亚乃至欧美中东大洋洲。

    没办法,原材料成本太低,外面的厂家根本无力抵抗。

    只能打不过就加入,纷纷到方山县建厂。

    至于库布齐沙漠那边的秋雁九号,成本更低,但是限于人力和交通,更多的是走大宗商品,工业酒精、医用酒精、葡萄糖和燃料乙醇那些,正好互补。

    产品除了满足国内需求之外,同样横扫海外。

    而且更狠,攻城略地打的老外厂家哭爹喊娘。

    现在的源于秋雁九号的酒精制品,就是过两年源于胶七七的橡胶制品的未来。

    所以外面才那么害怕呢。

    方山县依托着这些工厂,解决了多少就业啊,创造了多少利润啊。

    产业工人和依托这些工人而产生的小饭馆、理发店、超市、便利店就不说了。

    仅仅是直播带货,就有好几百人。

    每天晚上在各个直播间喊:“又来给家人们谋福利啦,新客一分钱十包湿巾您带走,厨房脏了不担心,抽一张随手一擦,干干净净,再也不用买抹布……”

    隔壁内蒙的棉花都为它扩产了。

    真是一样特产带起来一个县。

    谁不眼馋。

    所以清音农业那十几位研究员回到家乡后,受到热烈欢迎,不管走到哪儿都是车接车送热情款待,人力物力给的足足的。

    当地电视台全程跟拍,回趟母校中学学弟学妹们排出一百米举着大红花欢迎。

    回家时候更是各级领导陪同。

    给一帮从小在象牙塔里的小年轻迷糊的啊,心里面那种叫做“过瘾”、“爽”、“长脸”、“富贵不归乡,如锦衣夜行”、“老父亲弯了一辈子的腰,在见到儿子的那一刻终于挺成了钢筋”,种种情绪一股一股的往外冒。

    晕晕乎乎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唯有更努力的投入工作,自己买鞭子抽自己这头“牛马”。

    越抽越爽!

    人家文英姐都要评院士了,咱老“张”、“王”、“李”、“赵”……家,要是也能出个院士。

    那得……嘿嘿,想想就美的慌。

    还别觉着当地如此兴师动众太过夸张。

    一点都不夸张。

    这些人,代表着发展啊,代表着富裕啊。

    而本县没有在清音农业育种4.0实验室的人,第一批没轮上的县。

    心里那个嫉妒啊,羡慕啊。

    NND我们县就没能人么?

    不可能,培养也要培养几个出来。

    现在生活好了,娃娃们营养充足,脑子长得好。

    九年义务教育从小培养着,个个都聪明。

    一个县,每年怎么也得出几个拔尖的好苗子。

    往上五年,往下五年,百十个拔尖的好苗子总得有了吧。

    育种4.0技术再难,再需要数学、生物学、农学三修,优中选出的优里面再百里挑一,总能有一个吧。

    再加上现在搞农业,特别是搞育种又不是很差的职业。

    清音农业打着样呢,待遇多好啊。

    要名有名,要利有利。

    而且制度也好。

    参与培育新品种的人都分享种权,主导人占大头。

    每卖出去一份种子,就能分一份钱。

    全凭实力说话。

    现在都是天之骄子,哪个肯承认自己不如别人?

    名利双收,妥妥的风口。

    帝都农大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就是这么来的。

    第一年就招了两百多学生。

    考这个专业分数要求最高,各个都是在当地拔尖的天才。

    相信过不了几年,育种4.0技术将迎来井喷一样的发展。

    因此,骆一航又说了第二个消息。

    “之前宣布的两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