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358.两条消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1358.两条消息 (第1/3页)

    眼馋,非常的眼馋。

    全国各个县市,特别是没什么名气的又比较穷的县。

    现在最眼馋的就是桐梓。

    不是眼馋他们借着东风搞起“狼牙土豆大集”,虽然也吸引了不少游客,甚至可以说是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热闹。

    打仗的时候有过更热闹的场面……但那是打仗。

    但游客只是一时的,不是哪个地方都能像天汉,天时地利人和齐聚,在工业转移走之后又通过旅游重获新生。

    他们最眼馋的是秋雁十六号,专门为桐梓县培育的一项特产。

    产品有销量,农户们有钱赚,种植热情高涨。

    只要肯下力气就能赚钱。

    勤劳的农民们不在乎多下几把力气。

    况且还有衍生品呢。

    别看现在川味贵味打的热闹,但从现在开始,提到狼牙土豆,绝对离不开贵州桐梓。

    这东西才是真赚钱啊。

    就比如天汉弄的那些个创新口味,挑吧挑吧捡出十几二十种,去全国开店没问题啊。

    猫猫头大方的很,有口皆碑,不会介意的,甚至还会合作加盟。

    即便弄不成沙县、兰州拉面那种规模也没关系。

    到大城市开一些,二三十个省会城市,每个城市开七八家,十几家连锁店。

    店铺本身先不提,只算背后支持的仓储物流食品加工各种产业,所解决的就业、带来的利润。

    对一个只有五十二万人口的小县来说,足够了。

    经济腾飞就在眼前啊。

    所以,什么时候轮到我们县啊!!!——

    面对无数无数的询问。

    骆一航难得的接受了一次采访,公布了两个消息。

    第一个消息。

    “育种4.0技术的新的应用方向,也就是所谓的一县一特产,正在稳步推进中,不过先后顺序,是以我们育种4.0实验室研究员的家乡优先。”

    “这可以说是任人唯亲,我们企业自然要对员工有所偏向。”

    “但主要的原因是,育种4.0这项技术在现阶段难度比较大,所以本地人负责本地作物培育更有优势……”

    其实现在清音农业发掘培养出来的十几位研究员已经回到家乡进行田野调研了。

    虽然他们要参与公司的“秘密超级大项目”,难度超级大的金属氢前置,超高纯净的氢源。

    现在正在尝试展开一种奇怪的生物——甲藻,内部层层迭迭压缩的DNA,从里面寻找突破口。

    众所周知,生物分成两种,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但其实还存在一个例外,它就是甲藻。

    它也有一个细胞核,但细胞核内却并不存在我们熟悉的任何由DNA结合蛋白质所组成的染色体。

    这种形式还有个专有名词,叫做甲藻核。

    顾名思义,就是拿甲藻命名的,别的生物都没有这玩意。

    而它形成这种结构,是因为甲藻在演化过程中把所有的点数都点在了“吞噬”上面。

    它会吞噬它能吞下的所有生物,而且在吞噬后还会掠夺该生物的所有DNA,并存在自己细胞核中,压缩压缩再压缩。

    而甲藻作为一类古老的藻类,其最早出现时间可追溯至约10亿年前。

    也就是说,这十亿年来出现过的,不管是现存的还是已经灭绝的,只要被甲藻吞过的生物的DNA全能在它体内找到。

    只不过不知道放在哪里,还有是干什么用的而已。

    文英他们现在的做的就是展开甲藻的压缩包,把里面的东西都“挖”出来,看看是干啥的。

    这项工作又复杂又枯燥,还特别熬人。

    所以,那些研究员们需要换换脑子。

    换个东西研究,也就是他们自己负责的个人项目,就是漱口的苹果,改成番茄了;不流泪的洋葱;喷上之后三十米没蚊子的驱蚊液这些东西,开脑洞练手的。

    这回又加码,给各自家乡的培育一种特产。

    要求见效快、经济价值高、容易深加工、培育快捷、简便、资源耗费少。

    又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吃草的要求。

    同时进行仨项目,生产队的驴都不舍得这么用啊。

    偏偏那十几位研究员还挺热情高涨,谁不想为家乡做些贡献。

    因为秦秋雁就是样本。

    明晃晃在面前摆着呢。

    即将带起两个县了。

    即便桐梓县的秋雁十六号,才刚刚开始还不算。

    就看秦秋雁的家乡,吕梁方山县。

    这才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