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第一百六十八章 配不配? (第1/3页)
祝守一在这里是听到了阿九对于事情的看法。
说实话祝守一还是很高兴的,至少他听得出来,阿九对于他说的内容是很感兴趣的。
同时阿九提出的点也让祝守一很感兴趣。那就是说西游记这本书是否有被高估。
又或者说,这本书放在现在应该如何评价。
这个问题在祝守一看来其实是有一点复杂的。
但是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就是他要做的事呀。
这里祝守一是要分享一下他个人的经验了。
可以说这是他对于这本书喜爱的重要原因所在了。
第一遍,只看情节。可以结合各版影视剧。看完觉得,哦,挺有趣的。
第二遍,看回目。看完你会逐渐接受一些概念:孙悟空还叫心猿,还叫金公。猪八戒还叫木母,沙和尚还叫黄婆,唐僧还叫赤子。白龙马还叫意马
举几个例子
第五十三回禅主吞餐怀鬼孕黄婆运水解邪胎
这一回讲的是唐僧误食子母河水,沙僧帮孙悟空取来落胎泉水帮唐僧打胎。
我们逐词来分析一下回目名。
禅主对应唐僧。
吞餐对应喝子母河水。
怀鬼孕我们先放着不说。
黄婆对应沙僧。
运水就是字面意思。
再举一个例子,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
这一回讲的故事是真假孙悟空打遍三界,唐僧师徒原地踏步等着,最后由如来佛识破假悟空,真大圣归队。
同样的方法:
二心指的是谁?
搅乱对应的是什么?
大乾坤指的是什么?
一体指的是谁?
真寂灭究竟是什么?
这次祝守一不直接给出答案,毕竟这当中的问题也是了解西游的过程。
第三遍,看诗词。祝守一觉得很多朋友看西游记的时候,对于其中的诗词都会跳过。
诚然,西游记这本书,你不读诗词完全不影响理解剧情。
可是一旦你多个心眼看了一眼其中的某首诗,就打开了新世纪的大门。
《西游记》这本书,几乎每一回开头和结尾都喜欢放上两首诗。比方说开头,通常给你来一个“诗曰”然后结尾的时候喜欢来一个“有诗为证”。你在看完这一回故事之前,会觉得这些诗屁用没有,但你看完整回故事之后,再回去读一遍这些诗,就会明白:哦,原来吴承恩要讲的是这么个东西!
第四遍,思考-求证
书中有一些很特殊的段落,通常是唐僧和孙悟空的对话。
比方说师徒几个人安安稳稳走到个地方,唐僧发了句牢骚,孙悟空就会向唐僧问这样一句话“你是不是把《心经》忘了?”然后孙悟空就会和唐僧进行一段关于佛学的讨论。
类似桥段在书中出现了大概四五次,建议大家有机会都去查来看一看。在这类桥段中孙悟空所说的东西,是《西游记》最精华的部分之一。
其实祝守一觉得,好多人对古典只是爱好,接触的的东西也只是肤浅的口水解读,并不关注相关的学术知识背景。所以,常常出现把文学专业入门级接触的材料视若珍宝,以为发现了《西游记》的什么玄机、隐语。
其实,每年文学专业发表有关这些的研究文章,汗牛充栋。你随便想到的东西,不好意思,基本都被人不知道研究了多少遍了。而且,掌握的材料要更丰富,阐释得要更透彻。所以起码要对这些书的来龙去脉搞清楚,知道前人对它们是怎么解读的,目前学界对它认识到了什么程度等等。靠着倒腾好几手的网络段子是会漏洞百出的。
1.成书年代早,江湖地位高。
去翻《中国通俗书目》,抑或是《中国通俗总目提要》,你就能清晰看到《西游记》崇高的江湖位置,除了宋元话本那些粗略的故事,章回的天下就是《三国》《水浒》《西游》打下来的。即便是不承认作者为吴承恩的人,也大致认定《西游记》成书在明嘉靖年间,具体比较复杂,但这是公论,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