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姜葱炒蟹 (第2/3页)
休息。大苏是个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他弟弟偏好甜口,这对兄弟你应该能见到。”
老爷子这辈子没对儿孙提过什么要求,难得有个朴素的愿望,吴铭尽量满足。
“要得!”
吴振华一口应下。
他对狄青知之甚少,只在铭娃儿小时候陪他看过一点动画,知道狄将军是一位大英雄。
只要能见苏东坡一面,他便心满意足了。
也不尽然,还有一位历史名人,他也想一睹其真容。
“好久(什么时候)把包青天也请来见个面?”
这话说的,好像我去请人家就会来一样,我得有多大脸啊!
吴铭心里吐槽,嘴上说:“包拯年底才进京,你把身体养好,迟早能见到。”
是夜,吴振华满怀期待地离去,次日又早早到店,不,是早早到家,率领儿子儿媳将放在家里的糖画工具搬至店里。
老爷子已经做好技惊三苏的准备,或者说,他时刻准备着。
“师父,鱼行的人来送货了,是否让其送些螯蟹来?”
谢清欢知道师父今日要烹制螃蟹,故有此一问。
“不,为师自有进货渠道。”
谢、何二人对视一眼,心下了然。
不消问,师父定又要去海边现捞。
中秋是食螯品蟹的时节,螯即蛤蜊,之前已为醉翁烹制过车螯;蟹即螃蟹。
宋代受限于物流技术,东京城里的螃蟹贵得令人发指,上等的青蟹,宋人称之蝤蛑,须卖一贯一只,品质最低的也要两三百文一只。
寻常百姓自是消费不起,主要还是卖给富贵人家。
当今圣上就爱吃螃蟹,打小就爱吃,可小孩儿哪里管得住嘴?一吃起来便没有节制,最后吃出毛病来了:头晕眼花、四肢麻木、咳嗽咯痰,还经常便秘。
彼时垂帘听政的刘太后见状,当即发下懿旨:“虾蟹海物不得进御!”
把赵祯气坏了,直到若干年后亲政,仍对刘太后心怀怨恨,一是怨刘太后听政时间太长,让他当了多年的傀儡皇帝;二则怨刘太后管他太严,连螃蟹都不让吃。
以史为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不要低估了吃货的怨念。
苏东坡同样爱吃螃蟹,其晚年被贬儋州期间,以饮食为寄托,将烹饪技艺与人生境遇融合,作《老饕赋》云:“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
说起来,似乎就没有大苏不爱吃的东西,纵观其一生,说是贬到哪儿就吃到哪儿也不为过。
当然,以现代的烹饪理念来看,半生不熟实非食蟹之正道。
但在宋代,生吃螃蟹并不稀奇,有一道菜叫“洗手蟹”,便是将螃蟹剁碎,拌以麻油和各种味料,做起来快捷简单,洗个手的工夫便能纵享美味,故此得名。
何双双倒是会做,但吴铭不敢尝试。
买菜就交给老爸老妈,吴铭得跑一趟海鲜市场。
由于两边的节日并不同步,宋代已过中秋,现代仍处于农历七月,螃蟹还不到最肥美的时候。
目前市面上的大闸蟹仍以六月黄为主,今年的阳澄湖大闸蟹预计在9月20日以后才开始大量上市。
吴铭在海鲜市场转悠一圈,虾、蟹、蛤蜊各买了些。
按他的预期,海鲜类菜品定价高昂,问津者应该不会太多,因此无须备太多货。
满载而归。
三个厨娘的目光立时落到师父(吴掌柜)带回来的各色海产品上。
何双双师徒当了多年私厨,没少经手此类高端食材;谢清欢家里便是干这行的,自然也不陌生。
只不过,瞧瞧这螃蟹,个头又大又新鲜,真如现捞上来的一般!
这才过去多久,师父便去海边走了一遭,捉了这许多虾兵蟹将回来,灶王上仙,当真法力无边!
“会杀蟹么?”
“会!”吴振华抢答,“不是我吹,你爷爷弄的香辣蟹,简直不摆了(好极了)!”
“没问你……”
吴铭转向何双双:“杀只蟹我看看,一开四,用于炒制。”
“好。”
这可难不倒她,何双双立刻取出一只被绳子缚住“武器”的花蟹,用刀尖轻巧插入嘴部,撬开硬壳,麻利地去除两边尖刺和壳里的蟹胃。
紧跟着斩断蟹钳,砍下蟹嘴并去除生殖器,哐哐哐三刀,将蟹身斩作四份。
“哦哟,得行诶!”
吴振华连连点头,小女娃娃的操作相当娴熟,以前指定没少杀蟹。
何双双抿着嘴笑,抬头看向吴掌柜。
谢清欢从何厨娘脸上看到了她再熟悉不过的神情:求表扬。
“不错,记得用刀背拍一拍蟹钳,方便入味。”
“好。”
何双双立刻照做。
吴铭接着吩咐小谢:“你待会儿让何厨娘教你杀蟹。”
“哦……”
自从何双双师徒入职吴记,谢清欢便感觉自己的地位一日低过一日。
师父如今都不愿亲自教我了……哼,哪有师妹教师姐的道理!
腹诽归腹诽,技术还得学,她老老实实地向双双姐请教。
……
“爹爹,该出门了!”
在苏轼的催促声中,苏洵推门而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