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3章 两年转瞬而逝,2015已经到来 (第2/3页)
的积分足够。
不然的话。
谢正业估计要把自己气坏掉。
女子100米的冠军毫无疑问属于陈娟,陈娟这个赛季堪称劳模,几乎能上场的比赛都上了,而且趁着很多站点没有高手参加,不仅仅拿走了冠军的大额奖金,而且还毫无疑问的成为了2014年钻石联赛女子100米冠军。
同时为种花家女子短跑队带来了一张百米外卡。就是可惜200米还是实力不够,没做到这个水平。
不过无妨。
这个成绩陈娟已经很满意。
毕竟200米拿到了也没用,国内凑不出这么多人。
不像是100米多一个就能多一个让妹妹们上场的机会。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男子110米栏上。
谢文君和拉加德,几乎贯穿了今年整个钻石联赛。
这一场拉加德13秒08拿下冠军,在小逆风情况下,这个成绩相当出色。
当然,他今年可是开了13秒的。
能拿出一个成绩并不稀奇。
谢文君虽然开局很顺利,但是后段不如拉加德,这一场也只拿到了第二,13秒10,最终只能遗憾的输给了法国小将拉加德。
无缘钻石联赛的2014年钻石冠军。
也拿不到外卡。
不过好在。
国内现在你拿到了外卡也没有用,因为就国内现在的人员储备他也不可能满编出征。
所以能不能拿下外卡。
并不重要。
因此最终,我们拿下了男子100米和男子200米的外卡。
女子100米的外卡。
明年帝都世锦赛。
也算是可以争取最大限度的主场优势了。
起码相比08年的时候。
现在阵容是要豪华多了。
眼下算是尽最大努力,备战帝都。
甚至因为这次是在家门口,重要性不比奥运会要差。
这在以前,可是从没有过的世锦赛待遇。
能把世锦赛规格提到这么高。
其实也是一种“例外。”
如果不是在家门口,绝对到不了这个程度。
……
二沙岛。
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
“这次怎么样?”
苏神跑完后,回头问道。
“嗯,还行,有提高,但是还不达标。”兰迪看着电脑反馈的数据道。
“没事,步频解放极限本来就难上加难,这么容易还真就让我惊讶。不容易才是对的。”
苏神擦了擦汗水,一起过来看着,用心记住那些地方还不足。
还需要改进。
步频指单位时间内运动员完成的跑步周期数,其本质是下肢围绕髋关节进行摆动与蹬伸的循环速率,核心取决于“摆动腿前摆效率”与“支撑腿蹬伸-离地转换速度”两大环节。
前摆复位技术通过对短跑生物力学关键因素的调控,恰好能针对性解决这两大环节的效率问题,为步频提升提供底层逻辑支撑。
从生物力学关联来看,髋关节驱动的“主动摆动”可缩短摆动腿前摆时间,能量储存与释放的“快速SSC循环”能加快支撑腿蹬伸-离地的转换节奏,角动量守恒与转动惯量调整可优化摆动腿的角速度,地面反作用力的高效利用则能减少支撑阶段的能量损耗与制动时间。
苏神就是要用前摆复位,将这四大原理相互协同,共同构成步频提升的“生物力学动力系统”。
髋关节作为前摆复位技术的“动力链核心”,其驱动效率直接决定摆动腿的前摆速度,而前摆速度是影响步频的关键变量。
步频与摆动周期成反比,前摆速度越快,摆动周期越短。
通过优化髋关节驱动模式、强化髋部肌群爆发力与协调性,可从“动力源头”提升步频。
优化髋关节驱动模式:从“被动跟随”到“主动引领”。
之前的短跑技术中,部分运动员存在“膝关节主导摆动”的问题,即大腿前摆依赖小腿“甩动”带动,导致摆动速度慢、周期长。
前摆复位技术强调“髋关节主动驱动”,要求以髋关节为轴,通过髂腰肌、臀大肌等髋部肌群的主动收缩,带动大腿快速前摆,缩短摆动周期,突破步频。
他去年虽然是优化了步频,但是整体极限并没有太大突破,主要是优化前程步频,整体没有变化多少,这也是上一世兰迪给他做的计划。
可今年他要的是整体突破。
尤其是后程可以突破。
具体调整路径是——
摆动腿前摆阶段:
启动髂腰肌快速向心收缩,主动将大腿“拉向”前方,而非依赖膝关节弯曲后的惯性摆动。此时髋屈角度需控制在70°-80。
避免过大髋屈导致摆动半径增加、角速度降低。
生物力学实验数据显示,髋屈角度每减小10°,摆动腿角速度可提升8%-10%,直接缩短前摆时间0.02-0.03秒,按每分钟300步计算,理论步频可提升4-6步/分钟。
摆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