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文化铸魂,儒学如何塑造“汉”之内核? (第2/3页)
一所乡间的学堂里,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夫子,正带着一群垂髫小儿,摇头晃脑地诵读着。
“天地君亲师……”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这些看似简单的伦理道德,通过教育,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这套系统,让“忠君”与“孝亲”紧密绑定,将国家的统治秩序,与家庭的伦理秩序,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它告诉每一个人,你在社会中处于什么位置,你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它让整个社会,变成了一架结构精密、等级森严,却又能和谐运转的机器。】
看到这里,朱元璋的眼睛亮了。
他出身底层,最痛恨的就是元末那种礼崩乐坏、纲常尽丧的乱世。他建立大明后,立刻就颁布了《大明律》和《大诰》,用最严酷的手段来整顿社会秩序。
现在看来,汉武帝的手段,比他要高明得多。
他用的是“法”的刀子,是外在的强制。
而汉武帝,用的是“儒”的链条,是内在的束缚!
一个让人畏惧,一个让人信服。
高下立判!
天幕的解说还在继续。
【更重要的是,儒家思想,为“大一统”的政治格局,提供了最坚实的理论基础。】
【“天下一家”,“华夷之辨”,这些观念,被深深地根植于每一个读书人的心中。】
【它构建了一种强大的文化向心力。无论你身在何方,只要你读的是孔孟之书,写的的汉字,遵循的是儒家礼仪,那你就是“我们自己人”,就是这个庞大文明共同体的一员。】
【这种基于文化的认同,比基于血缘的认同,更为牢固,也更具包容性。】
咸阳宫,嬴政沉默了。
他似乎……有些明白了。
他用郡县制,统一了天下之“形”。
而汉武帝,用儒家思想,统一了天下之“神”!
形,可以被摧毁。
但神,一旦铸就,便难以磨灭。
就在这时,天幕画面一转,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汉,建立“新”朝。
他试图复古改制,却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