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10 李守贞南柯一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110 李守贞南柯一梦 (第1/3页)

    却说王景崇不听调遣,这时又冒出一个叛臣,竟勾通永兴、凤翔两镇谋据中原。

    这人为谁?就是河中节度使李守贞。

    李守贞本是后晋将领,后晋灭亡后,他一度反复,最终投靠了新建立的后汉政权,被任命为河中节度使。

    五代时期藩镇试图走向“九五之尊”,屡仆屡起、屡起屡仆的抽风式间歇发作十分滑稽。不过,这样的滑稽在当事人那里,却似乎是一个严肃的大事,如果论战功,尤其是在抵御契丹广面的战功,李守贞确实有当仁不让之功,算得上是一位抗击契丹的英雄。

    李守贞与杜重威为故交,重威被诛死,他未免兔死狐悲。李守贞认为自己在后晋时就曾为上将,有战功、好施舍、得士卒心,也是一个兵强马壮的人物,而且后汉新造,天子年少,朝廷大臣多数也是“年轻人”,没有几个老人,不若乘时图变,或可转祸为福,遂潜纳亡命,暗养死士,治城堑,缮甲兵,昼夜不息。

    有一个河南名叫赵修己,史称此人“素善术数”。李守贞守滑州时,赵修己做司户参军,管理户籍民政。他一直跟着李守贞到河中。此人读圣贤书,对天道、天命等有着不俗的思考。他看出李守贞的勃勃野心,于是很诚恳地劝谏道:“天时、天命都不对,公不要轻举妄动!”

    他前后恳切劝谏多次,但李守贞听不进去。于是赵修己“称疾归乡里”,自称有病,不陪他继续沉沦了。

    忽有游僧总伦入谒守贞,托言望气前来,称守贞为**。守贞大喜,尊为国师,日思发难。一日召集将佐置酒大会,畅饮了好几杯,起座取弓。遥指一虎舐掌图,顾语将佐道:“我将来若得大福,当射中虎舌。”

    说着,即张弓搭箭向图射去,飕的一声,好似箭镞生眼,不偏不倚正在虎舌中插住。将佐同声喝采,统离座拜贺。守贞益觉自豪,与将佐入席再饮,抵掌而谈,自鸣得意。将佐乐得面谀,益令守贞手舞足蹈乐不可支。饮至夜静更阑方才散席。

    未几有使者自长安来,递上文书。经守贞启视,乃是赵思绾的劝进表,不由心花怒放,使者复献上御衣,光辉灿烂,藻锦氤氲。守贞喜欢极了,略问来使数语,令左右厚礼款待。自是反谋益决,妄言天人相应,僭号秦王。遣使册思绾为节度使,仍称永兴军为晋昌军。

    948年4月,后汉朝廷派出3路平叛大军。郭从义领侍卫军讨赵思绾,讨平后即以郭为新的永兴节度使;赵晖讨王景崇,讨平后即以赵晖为新的凤翔节度使。73岁的白文珂讨李守贞,白老将军将军权交给监军王峻。

    三处叛镇和三路平叛大军整整磨蹭了四个月,一个好消息都没传来。汉主刘承祐颇以为忧,想请郭威出征讨伐叛军,郭威说:“臣不敢请,亦不敢辞,唯陛下命。”于是刘承祐加封郭威为征西诸军都诏讨、天下兵马大元帅出兵十万讨伐三镇。

    郭威奉命将行,先诣太师冯道处问策。冯道徐语道:“李守贞乃前朝宿将,功高望重,必然引诱旧部归附。公去后,当勿爱官物,尽赐兵吏,势必万众一心,乐从将军。李守贞引诱不成,自然无力与将军抗衡,大事可成!”

    郭威谢教即行,调集各道兵马前来会师。并促令白文珂趋河中,赵晖趋凤翔。诏命郭威兼讨王景崇。

    郭威麾下有战将三员,一个是郭从义,此人乃是后唐大将郭绍古之子,沙陀族人;第二个是郭威自己的外甥名叫李重进;第三个名叫石守信,开封人氏,加上赵晖共四个。还有一位军师姓王名朴,字文伯,东平人氏。郭威召集众人商议出兵之策。诸将拟先攻长安、凤翔。

    华州节度使扈彦珂在旁献议道:“今三叛连兵,推守贞为主,守贞灭亡,两镇自然胆落,一战可下了。古人有言,擒贼先擒王,不取首逆,先攻王、赵,已属非计。况河中路近,长安、凤翔路远,舍近攻远,倘王、赵拒我前锋,守贞袭我后路,岂非是一危道?”

    郭威闻言连声称善,决定先攻河中,沿途与士卒同甘共苦,小功必赏,微过不责,士卒有疾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