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恰似仇人 (第2/3页)
鼠一般。
“我们也培训,嗯,是这样的。”好像问错了问题,王新极力地遮掩过去。
沈飞当然会给新职工做教育,但形式较为传统,也就是班组师徒制。
不知道红星钢铁集团如何安排,但沈飞一直延续了传帮带的传统。
几乎所有的新职工入职都会被分配给一个师傅来带他们。
这一声师傅叫了,那就得认一辈子师傅,得当亲人来恭敬着。
每个师傅都有不一样的传帮带办法,师傅可能会在工作中一点一点地教给你,也可能忽略掉不教给你。
这种制度之下所产生的实习职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更不可能有李怀德所介绍的企业文化教育和岗前教育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还只是刚到红星钢铁集团,就挨了一棒子。
周子程和王新一样,都对自己的企业充满了信心和骄傲。
他们当然坚信沈飞是全国最好的飞机制造厂,也是这个专业领域的佼佼者,领头羊。
但在飞机落地,看着红星钢铁集团的企业文化和荣耀建设工作,他突然对这次的行程有了压力。
看不到好的也就算了,真正看到了,那就睡不着觉了。
真好,羡慕,我也想要。
就是这种心理,周子程听着李怀德喋喋不休的介绍,内心已经开始设想,如果沈飞结合了红星钢铁集团的管理模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企业管理没有如果二字,对于未知数谁都没有决断能力。
但他已经对红星钢铁集团所谓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经验感兴趣了。
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学一学红星厂嘛,投入一些资金也搞个两馆。
红星钢铁集团有优秀事迹和先进个人,沈飞也不缺少英雄的土壤啊。
说沮丧和失落还不至于,因为王新早就对红星钢铁集团有过全面、详细的了解,也将这些情况汇报给了周子程。
也就是说,沈飞一行人,至少周子程和王新是知道两个企业之间在哪些方面是有差距的。
“红星轧钢厂搬迁去钢城,是要改名字对吧?”周子程在上楼的过程中突然问道:“属权也改了吗?”
“企业实现集团化以后就不存在工厂和分公司的属权问题了。”
李怀德再一次抓到了装哔的机会,笑着看向周子程做解释。
周子程脸色一红,他疏忽了工厂和集团之间的关系。
是啊,看看人家的企业发展,再看看自己的企业,虽然各有优点和缺点,但总体来说是羡慕红星厂的。
坦率地讲,周子程有些羡慕李怀德,羡慕他能被称呼为总经理。
沈飞也有自己的分厂和科研机构,但从未收到过集团化的指令。
或者上级就根本没有安排他们完成集团化的意思,他们也没有这个主动,所以羡慕人家也是有原因的。
“有部分内容还是涉及到了属地管理,是一些工业协调方面的。”
李学武眼见气氛要冷,要尴尬,赶紧插了一嘴,缓和气氛。
王新这个时候也接茬道:“轧钢厂搬迁以后,这里用作集团办公?”
“不,集团有新的办公大楼。”
李学武转头看向他解释道:“刚刚来时的路上,就是进厂大门以前看到的那两座连体大楼就是了。”
“啊,原来是这样啊。”
王新惊讶地点点头,内心的羡慕有点说不出口了。
十一层楼在京城算不上最高的大楼,但也能排得上号了。
四五十米高,除了已经立项的国际饭店,它也不算逊色。
有趣的是,国际饭店也是红星钢铁集团的产业。
“现在用的这处办公楼还很新呢,搬迁后也不会拆除的。”
李怀德上了三楼以后,回头等了众人几秒钟,这才继续带着他们往前走,边走边说道:“这处厂区会移交给红星科技研究院以及其他单位。”
“相应的配套设施已经很完善了,办公楼依旧会使用。”
他指了指厂区的方向介绍道:“车间会在第一时间开始改造,分配给各科研所用作实验室和仓储。”
这么大的厂区,竟然给了科技研究院,那红星厂的这个科技研究院得有多大!
不说了,看在职业技术学院讲课的老教授有多少人就能知道这个科研机构的雄厚科研能力了。
怪不得红星钢铁集团新项目、新产品以及新工艺像雨后春笋一般地蹦了出来,原来是有强大的科技力量做支撑呢。
“咳咳——”周子程假作咳嗽了一声,好似随意地同李怀德问道:“亮马河工业区建设的确实好啊,你们有计划在奉城建设工业区吗?”
“嗯,是有这方面的规划。”
李怀德没听出这里面的问题,当然也没看见李学武的眼神示意。
他回头对高雅琴问道:“这是咱们《五年规划》里的内容吧?”
这一句都问完了,李怀德才发现李学武正对着他眨眼睛。
窝草!完蛋了——
“那还真是巧了!”
周子程微笑着推销道:“我们在奉城有座飞机场你们要不要?”
-----------------
“咔嚓、咔嚓——”
“咔、咔、咔——”
……
照相机闪光灯频繁闪烁,摄影师手指扒拉胶卷的声音此起彼伏。
就在红星钢铁集团x奉城飞机制造厂联合新闻发布会现场,受邀请而来的记者和摄影师至少有三十多人。
周子程坐在签约台上,在会议秘书的示意下将自己的名字签在了大红色装裱的折页合同上。
框架合同看起来不算厚,但这只是框架合同,合同的细节还有很多。
为了签约方便,也为了仪式感,所以这份合同只具有象征意义。
真正的合同早就在上午签完了,是在双方一把的见证下,由所属团队在合同上叩印了公章才作的数。
周子程还是一次坐在台上,由着台下记者不要钱似的冲着他烧着胶卷,手握金色钢笔签名的经历。
还别说,红星钢铁集团就是会搞这种仪式感,看起来就是高大上。
不服不行啊,无论是外行人还是内行人,眼睛一瞅就知道谁是集团领导,谁是工厂领导。
周子程此次来京城最大的遗憾就是他的职称,是落在合同上的。
他的名字前面标注的就是沈飞厂长,李怀德的名字前面是一大串。
码的,回去以后我们也研究研究,能不能跟上面商量搞个集团。
其实论体量和影响力,沈飞还是有资格组建集团公司的。
只是受政策和经济限制,都没能完全摆脱拨款生存方式,还想着筹建集团公司?
如果他敢把心里话说出来,坐在一旁的李怀德能笑掉大牙。
先解决财政问题再说吧。
跟红星钢铁集团比?
红星钢铁集团可以明着跟上面说,不用拨款也能生存。
这话沈飞敢跟三机部说吗?
为什么上面对红星钢铁集团持宽容和谨慎的态度,就是因为如此。
宽容集团的市场发展,谨慎集团的组织人事。
“请两位领导起身握手。”
会议秘书在两人身后轻声做了提醒便快速撤了下去。
李怀德和周子程已经由着他们做了提醒,也早就知道该怎么办。
所以这个时候,两人在现场记者的见证下交换了彼此手里的合同。
而在交换后,他们各自持着这份合同握手在了一起,面向下面的记者和闪光灯摆了一个适宜的姿势。
真是太有排面了——
王新站在台下,目光里有些羡慕地看着台上的两个人。
他悄悄对身边的李学武问道:“这是你们集团谁设计的程序?”
“怎么了?有问题?”
李学武瞅了他一眼,随即继续看着前面,道:“可能是对外办的想法。”
“你们集团真是藏龙卧虎,深不可测啊。”王新感慨着讲道:“这就是人才蓄积的必然结果。”
听得出他语气里的遗憾,李学武只是扯了扯嘴角,并没有作答。
这个主意是他出的,后世已经很常见的签约仪式,在这个时候却有别开生面的效果。
负责执行的对外办主任樊华很有头脑,李学武只说了一遍她就记住了。
“谢谢两位领导,现在签约仪式结束,进入媒体采访环节。”
主持人站在签约台的一侧,手持话筒向在场观礼的众人做了介绍。
他只有简短的介绍,随即便将现场交还给了两位领导,以及记者。
有现场记者举手示意要提问,有工作人员将话题递了过去。
这个年代的话筒跟着长长的电线尾巴,可还是高价进口的。
国内也有话筒产品,只是质量很一般,也缺少必要的调校。
红星钢铁集团为了打造几处对外环境和现场,特别从港城采购了这些设备,用起来就是不一样。
“李总经理好,周厂长好。”
一位穿着深色中山装的记者站起身,先是同两人问好,这才开始了自己的提问。
“我是京城日报的记者孙铭阳,请问红星钢铁集团同沈飞是就哪些方面展开的全面合作?谢谢。”
孙铭阳点头示意后,将手里的话题交还给了现场的服务人员。
“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吧。”
李怀德刚刚同周子程客气了一番,最后捱不过对方的客气,这才拿起桌上的话筒讲了起来。
“奉城飞机制造厂同红星钢铁集团一样拥有深厚的工业历史和发展底蕴。”
他很官方地讲道:“我们两家企业之所以能走到一起开展合作,应该是强强联合,合作共赢的号召和结果。”
“至于说在哪些方面展开合作,我在这里是说不过来的,时间也不允许。”
李怀德兜了一个大圈子,这才讲道:“但我保证绝对不仅仅是飞行器制造方面的合作,注意理解全面二字。”
“谢谢李总,下一位。”
主持人看向现场,点选了其中一名记者,示意对方提问。
记者在拿到话筒以后便尖锐地提问道:“我是北方工业报记者刘红梅,请问李总经理红星钢铁集团在今年下半年频繁出手,是因为集团化缺少工业体量支撑还是影响力不足?”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
李怀德笑了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