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第76章 恰似仇人 (第1/3页)
在友好的商业互吹氛围下,红星钢铁集团总经理李怀德同沈飞厂长周子程一同走进了厂主办公楼。
按照以往的接待流程,似是周子程这般身份的客人会安排在厂招待所接待,那边有较为豪华的会议室。
不是卜清芳和陈寿芝的工作出现了失误,而是有意而为之。
“我想带你看看我们的历史馆和荣誉馆,就在一楼这边。”
李怀德亲自做着介绍,抬手示意了一楼大厅的右手边。
高雅琴回头看了李学武一眼,嘴角浅浅地一撇。
李学武会意地一笑,目光看向前方,正直又正确。
这又不是第一次了,有什么好在意的,老李只是想接着奏乐接着舞而已。
“咱们所在的这栋办公楼是红星轧钢厂的主办公楼,也是红星钢铁集团暂时使用的办公楼。”
李怀德很认真地给走在一旁的周子程介绍道:“不过红星轧钢厂即将在今年的11月份停产搬迁……”
“这个我知道,是去钢城吧。”
周子程明明心里撇着嘴,可脸上一点不显,很有兴趣地听着他吹牛。
有来言就得有去语,这才是友好企业相互之间的正常关系。
他没让老李唱独角戏,走独木桥,很巧妙地接了下茬。
老李这边自然得到了情绪价值,笑容愈加真诚地讲道:“没错,就是搬迁去钢城,这是我们早在三年前就制定的《三年计划》的内容之一。”
“《三年计划》、《五年规划》我可是早有耳闻了。”
周子程捧了捧李怀德,笑看着他讲道:“贵集团的决策制定视角和执行能力真是让我羡慕不已啊。”
“是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李怀德倒是很谦虚,因为这个时候他越是谦虚,人家越会记得他。
别说周子程来了,就是大领导来了他也会这么说。
这还是受李学武的启发,因为他发现无论自己是在公开场合还是在私下里夸奖李学武,收到的都是谦虚的反馈。
李学武有一句话在集团内部传播的特别的广:一切成就都归功于团结,一切荣耀都归属于集体。
个人得失是小,集体荣誉是大。
李怀德后来想了想,李学武就是在这得失之间尽显人格魅力。
老话说得好,顾全大局者,必有宽广胸怀。
李学武能从保卫科这种进步限制极高,从红星厂年轻俊杰人才济济的千军万马当中杀出来,平步青云,步步高升,可见人格魅力的重要性。
你随便在红星钢铁集团机关或者分厂、分公司找一个人来问,百分之九十九不会有人说李学武的狠厉。
说他年轻有为、说他能力出众、说他手段高超的都有可能,唯独没有人记得他在保卫处工作期间的狠厉。
那么仔细想想,李学武在离开保卫处以前的工作作风是怎样的。
这么说吧,李怀德敢用自己的脑袋担保,他所认知和了解的企业也好,机关单位也罢,没有哪一个单位的保卫处能同红星钢铁集团相比。
论组织建设,保卫处缔造了钢城汽车、红星训练基地、应急管理体系等等为红星厂实现集团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作用的成绩。
论业务能力,李学武在主持保卫处工作期间,不仅厂安全保卫环境和安全生产环境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他个人也获得了诸多荣誉。
再说其他就显得有些赘余了,可这些成绩和荣耀非但没有将李学武固定在保卫干部的刻板印象中,还将他衬托成了集团年轻干部红旗手的角色。
李怀德太羡慕他拥有这样的人格魅力,更羡慕他对个人名声的经营能力。
所以这两年他除了正经的工作以外,特别注重个人魅力建设。
以前他或许还要同下面的干部摆脸色,可想明白了以后机关里普遍认为李主任是弥勒佛的角色。
见到他打招呼永远都是笑呵呵的模样,请示和汇报永远不会遭到严肃批评,甚至还能主动理解你的难处。
当然了,这样的态度只针对普通办事员和基层干部,部门主管和负责人他依旧是认真且严肃的面孔。
不过随着组织人事变革,一些岗位陆续调整,实现了他的个人意愿,同部门负责人之间的相处已经很随意了。
从这一点就能看得出来,老李是能听得进去劝的人,也是主动学习的人。
就说集团历史馆和荣誉馆,当初是李学武提出来的建议,其他集团领导或多或少的都有些不理解。
但是李怀德却难得地拍板决定上马,要求组建专班,总结和挖掘集团的发展历史和优秀荣誉以及事迹。
“这是我们当年的老厂区,那时候还没有解放呢。”李怀德手指着墙上的照片给周子程介绍道:“日伪时期叫东满钢铁,后来改叫精诚钢铁,解放后才更名为京城第三轧钢厂。”
“你那时候就上班了吗?”
周子程很仔细地看了墙上明显是经过特殊处理放大的黑白照片。
他能认得出当时的环境和场景,因为同李怀德一样,他们是一代人。
“没有,我是解放前受华北局安排,到精诚钢铁做工人组织工作。”
李怀德介绍道:“当时还没有参与管理工作,只是发展组织。”
“我是解放以后正式参与京城钢铁产业的管理工作,当时精诚钢铁正面临着公私合营的改组计划。”
他给周子程详细地介绍了自己参加工作的时间线,是与红星厂有关。
“那咱们应该是差不多。”
周子程点点头,感同身受地讲道:“那时候还在山沟沟里打游击,突然接到组织的通知,安排我们去东北工作。”
他笑了笑,目光从墙上的照片收了回来,回头看了身后的干部们问道:“有谁是我和李主任的同年兵?”
“秘书长一定不是了。”
见周子程的目光扫过李学武,李怀德玩笑地讲道:“他那时候都还没毕业。”
“确切地说,我还没上学。”
李学武听见大家笑了,也是顺着这个玩笑加了加码。
周子程看了看他,问道:“秘书长今年……”
“二十三岁,属狗的。”
李学武主动做了自我介绍,“我参加工作的时间比较早。”
“嗯,你是当过兵对吧?”
周子程突然对李学武有了兴趣,也许是听老李的吹牛听腻了。
“秘书长是排长转业。”
李怀德笑着接了一句,主动将话题重新拉了回来,抬手示意往里走。
他带着周子程一行人看了当年工厂提醒工人上下工的青铜钟、看了当年合并前京城第三轧钢厂的牌匾……
刚开始周子程等一行人还没甚在意,只觉得红星钢铁集团真能整事,建厂才多少年,还弄了个历史馆。
可随着参观的进行,越是往里走,他们越是认真了起来。
从历史馆走进荣誉馆,一件件已经被标注为历史文物的老物件重新将带着他们穿越时空,回到了烽火岁月。
而能在烽火岁月中走到现在,继往开来,创造辉煌,恰恰证明了红星钢铁集团的深厚底蕴和发展潜力。
单纯地看,李怀德就是在吹牛哔,但人家吹的有技巧、有内容啊!
这就很令人震惊了。
说不好听的叫吹牛哔,可用李怀德的话来说这叫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这个词由老李一说出来,着实震撼了周子程等人。
这是个新名词,但完全能理解。
可越是从字面意思往精神内核深究,他们越是能发现这个词的魅力。
如果将企业类比成人,企业的成长和进步如同人一样逐步发展。
具有文化的人,能更为广泛和睿智地应对多种复杂环境和问题矛盾。
这一点不用质疑,今天在现场的几乎所有人都会认同这一观点。
就连上面都从未否认知识和文化有错论,论错的是思想。
人有了文化就等于有了适应和掌握发展机遇的能力,企业也一样。
如果内心空空,企业缺少精神内核,那这家企业就是个空壳子。
不要觉得周子程的震撼来源于沈飞缺少企业文化而羡慕红星集团。
这个年代所有企业都不缺少企业精神,更不缺少精神内核。
因为这不是企业自行发掘和创建的,而是上级逐步下发的政策文件。
工厂和单位只需要认真学习就行了,但这种企业文化和精神内核难免千篇一律,缺乏对土壤的适应性。
红星钢铁集团正在跳出这种限制,走上了独立创建企业文化的道路,也是重新制定企业发展方向的关键动作。
这种思路是对是错,放在这个年代容易上纲上线,但也得分对谁。
红星钢铁集团一直走在计划经济领先,市场经济探索的前沿。
就连上面都给红星钢铁集团贴了实验的标签,按照企业实际情况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创建企业文化,这也在情理之中了。
越是能想到这一点,周子程等人脸上的表情愈加的认真。
抛开广泛的先进人物和事例,以红星钢铁集团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物作为企业文化的土壤。
同时归纳总结历史发展经验,突出集体和个人荣耀,以铭记历史,崇尚荣耀为核心的两个还不算特别大的馆藏属实是给沈飞一众人上了一课。
李学武看着走出来的周子程眉头紧皱,似乎是在思考着什么。
是他说要学习红星钢铁集团的发展经验,要了解集团的发展历史,李学武这才同李怀德做了沟通。
现在带着对方来历史馆和荣耀馆参观,他倒是不愿意了。
“这两处场馆平常用得多吗?”
故意落后几步,为了同李学武走在一起,王新特别问了这个问题。
李学武有些意外地看了看他,点头说道:“还行吧,新员工培训的第一节实践课,就是企业文化教育。”
“你们会给新职工上这种课?”
其实他想说,红星钢铁集团还会给新职工上课?
随后他想到了李学武说过的,职业技术学院整合了全集团的培训业务和部门。
精简机构,整合机构,能带来的一定是专业水平的提升。
“当然了,你们不给新职工做专业培训和岗前教育吗?”
哦——又是新名词!
李怀德说的理直气壮,好像不能理解王新的意外和惊讶,像是看一个旧世纪来的土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