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 第3章 各朝反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卷 第3章 各朝反应 (第2/3页)

是那北边的辽人,或是西边的夏人,得了什么邪法?”

    宰相颤颤巍巍地出列,一张老脸皱成了苦瓜。

    “陛下……息怒……保重龙体啊……此等神魔之物,非……非人力所能抗衡啊……”

    “是啊陛下,”另一个大臣赶紧附和,“臣观此物,凶煞之气冲天,恐为不祥之兆。我朝一向以仁孝治天下,以礼义待四方,定是上天有好生之德,特降此兆,警示我等啊!”

    “那……那该如何是好?”官家六神无主地问道。

    “臣以为,当立即下罪己诏,大赦天下,并遣使携带重礼,分赴辽、夏,重申和平之好,永不……永不加赋!”

    “对对对,还应斋戒沐浴,祭祀天地,以求上苍宽恕,”

    整个朝堂,瞬间被一股“割地、赔款、求和”的诡异气氛所笼罩。

    他们甚至都没去仔细思考那天幕上文字的含义,光是那钢铁军阵的画面,就已经彻底击垮了他们本就脆弱的神经。

    在他们看来,这等武力,除了求和,还能做什么呢?

    ……

    大明,奉天殿。

    与大宋朝堂的混乱截然相反,这里,安静得可怕。

    洪武大帝朱元璋,就那么静静地站在殿前,负手而立。

    他没有穿那身威严的龙袍,只是一身寻常的布衣,脚下踩着布鞋,像个再普通不过的庄稼汉。

    可他身上散发出的那股铁血煞气,却让整座奉天殿都显得无比压抑。

    他不像刘彻那样兴奋,也不像李世民那样好奇,更不像宋朝君臣那般恐惧。

    他的眼神,很平静。

    平静得,像是一潭深不见底的寒水。

    他看着那些钢铁巨兽,看着那些呼啸的铁鸟,看着那支纪律严明到令人发指的军队,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直到那行“盘点华夏历史上的那些铁血军魂”出现时,他的眼皮,才微微动了一下。

    “铁血……”

    他低声呢喃着,声音沙哑。

    “军魂……”

    他比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帝王,都更懂这两个词的含义。

    他就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他的一生,就是对“铁血”二字最淋漓尽致的诠释。

    他不懂那些铁疙瘩的原理,但他看得懂那支军队的“魂”。

    那是绝对的服从,是悍不畏死的意志,是为了胜利可以碾碎一切的决心。

    这,才是真正的军队,

    他缓缓转过身,看向身后侍立的锦衣卫指挥使。

    “毛骧。”

    “臣在。”

    “把咱们的火器都拉出来,让工部的那些人给咱琢磨琢磨,怎么才能让炮弹,打得跟天上那玩意儿一样远。”

    朱元璋的语气很平淡,像是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另外,传令给蓝玉和傅友德,让他们从军中挑选最精锐的士卒,给咱另立一营。”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投向那片漆黑的天幕,眼中闪过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渴望。

    “营的名字,就叫‘军魂’。”

    就在这片刻之间,华夏大地上,数个不同时空的帝王,因为同一片天幕,心思各异,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决定。

    历史的长河,在这一刻,仿佛被投入了一颗巨石,激起了无数通向未知的涟漪。

    也就在这时,那沉寂了片刻的漆黑天幕,再次亮了起来。

    一行新的金色大字,缓缓浮现。

    【TOP 10】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大汉铁骑!】华夏。

    历史。

    铁血。

    军魂。

    这四个词,每一个都如同一座巍峨大山,轰然砸在麒麟殿内所有人的心头。它们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含义,更是让嬴政那双锐利的眸子,瞬间眯了起来。

    他明白了。

    这天幕,竟是一个……“盘点”之物?

    它要盘点的,是自古至今,这片名为“华夏”的土地上,那些拥有“铁血军魂”的军队?

    何为华夏?

    他嬴政所立之国,便是华夏!

    何为铁血?

    他大秦的锐士,横扫六合,便是铁血!

    何为军魂?

    他麾下百万雄师,令行禁止,便是军魂!

    那么,这天幕之上,第一个出现的,理应是他大秦的军队!可刚才那算什么?那些钢铁巨兽,那些飞行铁鸟,是他大秦之物吗?

    不是!

    一股比刚才更为猛烈的怒意,混合着一丝被无视、被轻蔑的屈辱,从始皇帝的心底升腾而起。

    “传令,”

    嬴政的声音冰冷得不带一丝温度,回荡在死寂的大殿之中。

    “着廷尉府、黑冰台,倾尽所有,给朕查,”

    “朕要知道,这妖术,究竟源自何方,”

    “朕要知道,是何人,敢在我大秦的天空之上,摆弄乾坤,”

    ——

    大汉,未央宫。

    宣室殿内,熏香袅袅,气氛却凝重得如同实质。

    汉武帝刘彻,这位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华夏思想根基,又以铁腕将大汉的疆域扩张到极致的雄主,此刻正负手立于窗前,仰望着那片诡异的漆黑天幕。

    他没有像秦廷的君臣那般惊慌失措,甚至没有太多的愤怒。

    他的脸上,是一种混杂着狂热、审视与极度兴奋的复杂神情。

    “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啊……”

    刘彻低声呢喃,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自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之说,他便深信不疑。天,是有意志的。它会通过祥瑞或灾厄,来表达对人间帝王统治的认可或警示。

    而眼下这覆盖了整个苍穹的天幕,这闻所未闻的景象,难道不正是“天人感应”最极致的体现吗?

    只是……

    这究竟是祥瑞,还是灾厄?

    “陛下。”

    大司马、大将军卫青上前一步,他那张常年沐浴风沙、沉稳如山的面庞上,也带着一丝凝重。

    “方才那画面中的军阵,其形制、其威势,匪夷所思。臣……闻所未闻。”

    卫青的话很谨慎。他没有用“妖物”之类的词,但“匪夷所思”四个字,已经道尽了他内心的震撼。作为大汉最顶尖的统帅,他一眼就看出了那支军队的可怕之处。

    那不是凡人的军队。

    刘彻缓缓转过身,目光扫过卫青,又看向一旁同样神色严肃的骠骑将军霍去病。

    “去病,你看呢?”

    年少的冠军侯,眼中没有丝毫恐惧,反而燃烧着熊熊的战意。他舔了舔有些干涩的嘴唇,声音一如既往地骄傲而锐利。

    “回陛下,管他是什么东西,只要它敢出现在大汉的疆土上,臣,便能将它彻底击碎,”

    这话说得豪气干云,却让刘彻微微皱了皱眉。

    “击碎?”

    他伸手指向天空那行金色的大字。

    “它说,要盘点华夏历史上的铁血军魂。”

    “朕的大汉羽林军、虎贲军,朕的北地骑士,哪一支算不得铁血?哪一支没有军魂?”

    “朕倒是想看看,在这‘天’的眼中,我大汉的军队,能排在第几位!”

    刘彻的语气中,充满了无与伦比的自信与骄傲。他缔造了一个强盛的帝国,击溃了匈奴,打通了西域,他自认功盖三皇,德过五帝。

    这天幕的出现,在他看来,更像是上天为他这位天子降下的评语。

    他很期待。

    甚至有些迫不及待。

    ——

    大唐,长安,太极殿。

    气氛与汉宫的庄严、秦廷的惊怒截然不同,这里更像是一个大型的学术研讨会现场。

    “不可思议,简直不可思呈!”

    工部尚书段纶,这位负责帝国所有工程营造的大佬,此刻激动得满脸通红,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