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0章 配置官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80章 配置官员 (第3/3页)

 武元衡也将将领的想法向李纯汇报,平海军统领李元奕和平南军统领蒋义,年龄偏大,愿意退休,期望得到护国将军的封赏。

    平辽军统领李听,镇北军统领刘光颜,平东军统领田弘正,愿意转向行政岗位。

    乌重胤、李愬、高霞寓、张茂昭、严秦五位将领在军旅待惯了,愿意继续在军队的岗位上。

    听说韦丹和李逢吉要求内调,李纯也是感叹,看来人都想往好的地方调,既然官员声称有困难,也不能不予以考虑。

    内地正好有两个巡抚的空缺,李纯打算把韦丹调到新淮扬道任巡抚,把李逢吉调到新设的鲁青道任巡抚。

    至于其他官员,李纯也在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吴少阳任湖北道布政副使不久后,就生病去世了。

    李师道任命为河东道布政副使后还算老实,多次向朝廷表示痛改前非,还想为朝廷尽忠效力,其实也就是想升官的意思,李纯干脆让他去边远的安桂道任巡抚。

    三个愿意转行政的将领,刘光颜和田弘正表现都不错,连续的战斗中,损失小战功大,应当重用。

    可以让刘光颜担任新罗道巡抚,让田弘正担任扶桑道巡抚,发挥他们熟悉两地的优势,这两个新征服的地方,也需要文武兼备的能人坐镇。

    李听虽有战功,但是因为大意,在契丹损失较大,不宜重用,新设立的肃慎都护府需要一个文武兼备的都护,可以任命他为从三品的肃慎都护,军政一把抓。

    根据武元衡的推荐,吴元济、刘梧、宋朝隐、王之孝四个副将表现不错,可任命吴元济为平东军统领,任命刘梧为平辽军统领,任命宋朝隐为镇北军统领,任命王之孝为平南军统领。

    卫尉军统领张广孝一直恪尽职守,想去野战部队发展,可改任平海军统领;郭钊在正五品的位置上干了有七年了,也不好一直压着,这次可以升为正四品的卫尉军统领。

    关于黔滇道、辽桓道的巡抚,李纯想到了刘禹锡和柳宗元,他们毕竟是难得的人才,是该使用他们的时候了,武元衡和他们有过节,一直反对重用他们,但是把两人放在偏远位置,想必他也没有大的意见。

    在考虑重新设道的时候,李纯就想到了使用二人,提前派人召二人到夏原,当面征求他们的意见,估计过几天就到了。

    在李纯和李吉甫、武元衡讨论人事的时候,对于其他人,两人都没有意见,提到任用刘禹锡和柳宗元的时候,李吉甫不可置否,武元衡提出了异议。

    武元衡说:“当初陛下还是广陵王的时候,刘禹锡和柳宗元跟王叔文一伙人瞎折腾,不仅打压我,还反对陛下当太子,搞得我们很被动,特别是那个刘禹锡,跟我就是死对头,给他们一个普通官职就算了,朝廷那么多官员,为何非要重用这两个人。”

    李纯道:“那都是多少年以前的事了,谁都有犯错的时候,能够改正就好,前面也惩戒了,两人都是难得的人才,总不能一直压着不用。而且黔滇道、辽桓道都是边远的地方,还有哪个能干的官员愿意去?韦丹和李逢吉在边远地区干了几年,就闹着要调回来,你有合适的人推荐吗?”

    武元衡不吭气了,李吉甫打圆场说:“黔滇道和辽桓道都是蛮荒之地,陛下让他们去那里任职,既是使用他们,也是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将功折罪,那两个地方都很难管理,朝廷确实没有合适的官员,就让他们锻炼一下吧。”

    武元衡想想也是,把他们两个放在边远之地,自己也没必要去较真,就服软同意了。

    三日后,刘禹锡和柳宗元先后回到夏原,先由李吉甫找他们谈话,转达了朝廷的意思,次日他们再进宫觐见李纯。

    行完礼,二人坐定,李纯道:“李吉甫和你们谈了吧,你们是什么想法?”

    刘禹锡说:“微臣能力有限,恐怕难当大任。”

    柳宗元说:“臣是陛下的臣子,陛下让臣去哪里,臣唯有从命。”

    李纯听出了两人的推脱和不满,说道:

    “当初,你们跟着王叔文,反对朕当太子,朕当时很生气,即位后就把你们贬黜到边远地区。后面过了两年,朕也释怀了,怜惜你们的才华,后面陆续把你们调回来,先是任刺史,后面又任布政副使,你们说朕亏待你们了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