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六三 盖棺定论 (第3/3页)
个,最好一个部落,一个村社就一个族。
原因很简单,在大明治下,除了三大族,一个民族只能拥有两个首领家族,设立一个大型商栈,太多人希望成为部落的首领,获得更多的贸易机会。
对于外族叛逆的处理持续了很久,毕竟奴儿干都司的大部分地方还不在大明手中,而海西、东海的林子里还有以索尼和阿济格为首的叛逆,但是对汉军旗的处置则快速而有效。
一直到东虏之乱停止,整个辽东一共拥有二十万户汉家百姓,但实际上人数百万出头,除了包衣之外,汉军旗将领的家丁、正兵甚至一些作恶多端的包衣都受到了处置,许多人被强制流放到了漠北、西域,也有近十万户为了减免家中男丁的劳改期限,随着一起迁徙,毕竟很多家庭中父子、兄弟都在汉军旗当兵。
在把有罪之人迁徙到边远地方之后,便是大规模的往辽东移民,最先回来的是直隶、山东和朝鲜躲避的辽民,继而是三地的百姓,辽东沃野千里,而且很多都是撂荒的熟田,所以移民很多,只有朝鲜人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朝廷不允许朝鲜人聚集,规定每个村落的朝鲜人不能超过三成,而朝鲜人要参军、考试、当官、经商甚至进入工坊、农场工作,必须学会汉语。
最严酷的处置是对待被列为汉奸的官将,所有被列为汉奸的官将全都被族诛,汉奸本身在明正典刑之后,以囚车送往大明各地游街示众,一时间各大城市人声鼎沸,人们争相观看,甚至有许多南方的士子也前去北方观礼,十大汉奸之外,在游街之后被当众斩首,而十大汉奸全部在京城斩首后,送达沈阳城外。
当初收拾盛京城的时候,城中积尸太多,焚烧不得,便在浑河岸边挖坑填埋,却不曾想挖出一处万人坑,竟然是当初努尔哈赤杀掠沈阳时填埋的,朝廷便在此兴建了一座寺庙,名为悯忠寺,埋葬这些无辜的辽民,寺中有一佛塔供奉超度,塔前便是十大汉奸的铸铁塑像,一直到几百年后,铸铁锈蚀,里面露出白骨,人们才知道十大汉奸除了失踪的洪承畴,其余都是被铸在了铁身之中。
十大汉奸铸铁人像都是面朝佛塔,反剪双手,面墓而跪,口含剪下来的金钱鼠尾辫,只有洪承畴一人是例外的,他朝向的是京城的方向。
有人说他在向埋在京城的母亲叩罪,有人说这是向京城那位信重于他的崇祯天子的谢罪。
实际上,对东虏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清算定论是孙传庭这个刑部尚书的事情,而吴甡则是要前往朝鲜安抚人心,毕竟朝鲜还是大明的藩国,只是一个没有藩王的藩国罢了。
身为大明的礼部尚书,内阁次辅,出使朝鲜自然是非常高的待遇,朝鲜两班大臣都是列队迎接,但是经历了太多的变乱,朝鲜的两班贵族也是所剩无几,有一些还是吴甡从辽东的包衣之中挑选出来的。
在朝鲜这件事上,吴甡已经和孙伯纶达成了一致,到了朝鲜之后,先是对伪朝鲜王李溰一家进行的定罪,按照叛逆论处,送往京城受审,为了弥补朝鲜贵族和官宦的遗憾,希福这个主导了朝鲜大抄家的东虏贵族被留下来,在朝鲜被凌迟处决。
然后前往宗亲府调阅了李氏一族的宗籍,会同领议政金育大和左议政王华兴一道查阅,却是发现李氏一族中已经没有了可以承继朝鲜王之位的人,李氏血脉,要么因为反抗东虏被希福、代善斩杀,要么因为背叛大明遭到族诛。
王华兴小心提出了前朝,但遭到吴甡的申斥,前朝王氏朝鲜不仅杀害过大明的使臣,还在前元和大明之间首鼠两端,大明太祖既然已经下旨“除高丽国名,遵循朝鲜之号”,若是再让王氏复国,那岂不是大明王朝是翻覆小人呢,再者,朝鲜与大明一样,都是奉天法祖,太祖皇帝定下的事情,那是祖训,岂可废除?
金育大本想以李氏远支入宗庙,但是远支之中也没有合适人选了,总不能让外戚、后族改姓吧。
“金大人,本官听南京来的人说,已故左议政宋时烈有一老仆怀抱幼儿抵达南京,向太子面陈,那幼子乃是凤林大君之子,实在不能,便暂缓此事,待南京的事情解决之后,再行立朝鲜王。”吴甡微笑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