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章 嬴稷:我现在赔礼道歉还来得及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章 嬴稷:我现在赔礼道歉还来得及吗? (第2/3页)

匮乏。

    本来还有个苏代,韩厘王当初能当上太子,便是靠着苏代的帮助。

    但等到他继位的时候,想要拉拢苏代,已经迟了,后者已经投于齐国。

    韩国势弱,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差,只能靠内部挖掘潜力。

    张平虽然不算什么顶尖人才,但在衰落的韩国之中,已经算是为数不多能够拿得出手的了。

    再加上家族的背景,官至宰相,也就不奇怪了。

    “陛下是否对张良有想法?”

    郭嘉看出了秦霄的心思,开口道:“陛下可灭韩,施恩于张氏,留下些许缘分。如此,数十年后,重回此方世界时,张良必为陛下所用。”

    郭嘉了解秦霄的“收集癖”,知道他肯定不会放过张良这个人才,当即开始出谋划策。

    想了想,郭嘉又道:“此外,韩国未来还有韩非子等贤才,陛下灭韩时,可传令各军,尽量避免伤害韩国士族,一来可收拢人心,二来可为未来做打算。”

    “现在说这些太早了,张良要几十年以后才会出生呢。”

    秦霄摆了摆手,带过这个话题,反问道:“张平这次是为求和而来,你说我们要不要答应他们?”

    关于是否灭掉韩、魏,秦霄虽然有所倾向,但到现在都没有完全下定决心。

    张平代表韩王来求和,秦霄就更加犹豫了。

    这一路上,秦霄也问过其他人的意见。

    大部分人都支持郭嘉的判断,认为灭国是更加有利的做法。

    不过,司马懿却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效仿在三国世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占领韩、魏,但保留其王室和大部分贵族,以韩、魏的名义行事。

    反正秦霄不会永久性地留在这个世界。

    将各国王室保留,或许还能有机会得到更多的利益。

    秦霄表面上对此不置可否,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不表态,就表明秦霄心动了。

    听了秦霄的问话,郭嘉思索片刻,反问道:“陛下何不先见见张平,听听韩王的条件,再做打算?”

    “也是。”

    秦霄点点头,对卫兵吩咐道:“去请张平过来。”

    张平很快被卫兵请来。

    他是一名中年文士,看上去三十多岁的样子。

    “韩人张平,见过将军!”

    张平开门见山,说出自己的来意:“在下奉大王之名,特来向将军乞和。韩国愿割让十五城,拱手奉上,并以臣礼侍秦。”

    简单、直接,没那么多弯弯绕绕。

    上来直接说出自己求和的代价,甚至姿态也摆得很低,直接说出“乞和”、“臣礼侍奉”之类的字眼。

    如果没有韩王的默许,张平这个丞相,是绝对不敢用这种辱没国家的字眼的。

    从他的话里,就可以大致看出韩王的态度。

    他们被打怕了。

    只要能免于兵灾,付出再大的代价,韩王也愿意接受。

    秦霄丝毫不怀疑,所谓的“十五城”绝非韩王的底线,如果自己开口索取,多了不敢说,索取三十座城池,还是有很大把握的。

    只不过,韩王似乎弄错了一件事。

    攻打韩国,并非是秦国的意思,而是秦霄自己的想法。

    这其中,可是有很大区别的。

    秦霄并未立即点破这一点,而是看向营帐中的地图。

    张平立即会意,走到地图边,指向韩国西北角的一处位置,说道:“平阳一带,共计有城池十二座,我王愿再加三座城池,凑足十五之数,割让于秦。”

    在地图上,韩国的疆域是一个不太规则的长方形。

    平阳,就在韩国的西北角,与秦国接壤。

    割让平阳,想来也是为了方便秦国接收。

    另一方面嘛……

    若是秦国接收了平阳,与赵国的边境就会扩大。

    若是秦、赵打了起来,韩国便可以置身事外,坐山观虎斗。

    在秦昭襄王刚刚登基的时候,秦、齐、楚三强并立。

    几年前的垂沙之战,几个国家联手攻打楚国,让楚国国力衰退了不少。

    但赵国却是借着这个机会,进行胡服骑射的改革,国力怎么样不好说,但军事力量确实是渐渐赶了上来。

    一旦秦、赵的边境扩大,就更容易产生摩擦。

    就算打不起来,关系也会趋于紧张。

    两强相争,韩国,就有可能在两国的夹缝之中低调积蓄实力。

    张平和韩厘王的想法很好。

    秦霄也未必能一眼看透这其中的全部谋划,但却也知道,韩国割让城池,一来是被打怕了,二来,必然也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不过,韩厘王最为失算的一件事就是,秦霄和秦国,是两个独立的阵营,并非是一家。

    “不废一兵一卒而取十五城,确实是很划算。”

    秦霄看了一眼张平,淡淡开口道:“但是,韩国兵力几近损失殆尽,若我百万大军攻韩,可取整个韩国,你告诉我,我为什么要因为平阳十五城,而放弃韩国其余的数十城池?”

    韩国的国土不算大,整个国家加起来,也只有六七十座城池。

    割让了平阳,对韩国来说也是伤筋动骨的损失。

    但秦霄说的话却是直指问题的根本。

    我有能力取整个韩国,为什么要为了平阳十五城,而放弃更多的利益?

    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

    但,在来此之前,张平就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做过预演。

    秦霄这个问题,正好是他有所准备的。

    “将军所言差矣!”

    张平当即道:“韩国乃四战之地,秦若取之,北接赵国、东临魏国,南接楚国,强敌环伺,于秦而言,弊大于利……”

    他的长篇大论刚起了个头,便被秦霄打断了。

    “我想丞相和韩王恐怕搞错了一件事。”

    秦霄很不客气地打断了张平的话:“我代表的只是我自己,不是秦国。之所以攻韩,也是为了有一立足之所。”

    顿了顿,秦霄继续说道:“我麾下百万大军,平阳十五城,不足以供养。韩王若要议和,重新考虑一下条件吧。”

    “这……”

    张平顿时傻眼。

    他来之前猜测了很多可能遇到的状况,做了大量的准备。

    但这情况,他是真没想到。

    这时候,就体现出张平的能力不足了。

    面对有过预演的情况时,张平可以应对得井井有条,不出丝毫差错。

    但面对完全出乎意料的突发状况时,他的应变能力就明显不足。

    “请丞相回复韩王,若是要议和,条件方面,还是重新考虑考虑吧。”

    秦霄不再和张平多说,喊来卫兵,下令道:“送客。”

    “是!”

    两名虎背熊腰的卫兵一左一右将张平夹在中央,说了一声:“丞相请!”

    说罢,也不等张平答话,直接将他架了出去。

    ……

    韩厘王派张平求和,只是一个小插曲。

    秦霄并未受到影响,继续按部就班地向新郑推进。

    大军分散开来,攻城略地,短短不到半个月时间,就攻陷了韩国南部近二十座城池。

    这可都是韩国核心疆域的城池,也是最富饶的所在。

    相比于北方的平阳、长平,南方的城池每丢失一座,都让韩厘王肉疼不已。

    然而,看到秦霄恐怖的进兵速度,韩厘王已经顾不上心疼。

    求和的使者一轮又一轮地派出,议和的价码也是一涨再涨。

    当秦霄率领二十万大军兵临新郑城下时,韩王求和的价码已经提高到了仅仅只保留十座城池,其余领土全部割让给秦霄,并奉秦霄为“宗主”,年年上贡。

    秦霄并未说接受,也没拒绝,暂时拖着韩厘王的使者。

    占据了中原二十多座城池,这块地盘虽然不足以供养百万大军,但已经足够让秦霄稍微缓解一下后勤方面的压力了。

    这段时间,秦霄需要将目前的地盘巩固一番,然后将接下来的计划梳理清楚。

    首先是伊阙。

    秦昭襄王毁约,秦霄自然不可能将伊阙拱手让给秦国。

    在这处重要的关隘,秦霄直接让张辽率领第二军团镇守。

    有张辽的二十万人马镇守伊阙,哪怕秦国倾巢而出,至少支撑一段时间不成问题。

    其次是楚国。

    原本,秦霄打算和楚顷襄王合作一把,在未来的【五国伐齐】剧情中拉上一个盟友。

    甚至为了展示肌肉,秦霄还将张辽、张郃派去了秦、楚边境。

    但楚顷襄王大约是因为和秦国的旧怨未消,依旧恼怒自己父亲死在秦国的仇恨,拒绝了秦霄的合作提议。

    再加上和秦国翻脸,秦霄干脆放弃了这方面的谋划,直接让张郃进兵宛地,势如破竹地攻陷了十余座城池。

    在垂沙之战惨败之后,楚国的国力到现在都没有恢复。

    历史上,伊阙之战之后,秦昭襄王给楚顷襄王去信约战,后者吓得连忙求饶。

    面对张郃的进攻,楚顷襄王以为是自己拒绝合作的举动惹恼了秦国,连忙派人到咸阳乞和。

    秦昭襄王当然知道,楚顷襄王求错了人。

    但不知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他并未说破,而是要求楚国割让城池以换取“秦国”退兵。

    嗯,只能说,这很秦昭襄王。

    而且他直接狮子大开口,张嘴便索取上庸、汉北、西陵三地数十城。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楚国割让上庸、汉北两地共计二十九城给秦国。

    然而……

    张郃并未退兵,依然牢牢占据着宛地,并继续东进,又攻陷了七座城池,一直打到象禾,将领地与秦霄攻占的韩国领土连成一片。

    至此,秦霄已经拥有了四十三座城池,占据了伊阙、象禾两处重要关隘,并且直接威胁到武关的安全。

    虽然秦昭襄王趁火打劫,占了楚国不小的便宜。

    但丢了伊阙,武关又面临威胁,这依然让秦昭襄王高兴不起来。

    张郃集结重兵于武关之外,虎视眈眈。

    虽然没有真的打,但光是这一副随时可能大举进攻的姿态,就让秦国上下非常的紧张。

    伊阙、武关、函谷关呈一个三角形,互相支援。

    伊阙已经丢了,若是再丢掉武关,函谷关失守,就只剩下时间的问题。

    对于秦国来说,函谷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关隘。

    若是函谷关受到了威胁,意味着整个秦国,都随时处于敌人的威胁之下。

    然而……

    巴蜀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