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7章 北伐,曹操的反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7章 北伐,曹操的反击! (第3/3页)

是骑兵为主。

    真正让他们被中原按着揍的原因有二。

    一是装备差。

    二是缺少名将。

    但,若是曹老板与胡人联合,这两个缺陷就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弥补。

    大量的胡人加入麾下,必然能让曹操的兵力迅速膨胀起来。

    或许在后勤等方面会存在严重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终归是有可能克服的。

    匈奴、羌胡、鲜卑、乌恒四部加起来,少说也能给曹操带来四五十万大军。

    只要能让大军形成战力,对秦霄的威胁其实一点都不小。

    十几万打百万,一点希望都没有。

    但四五十万胡人,加上曹操手下的十几万人,五六十万对百万大军,这个兵力差距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虽然仍处于劣势,但却是“可以一战”的水平。

    马超从草原绕路行军,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要提前击溃草原异族,防止他们和曹操联手,对秦霄造成威胁。

    不过,从目前的情报看来,曹操还是很有“节操”的,并没有和胡人联合。

    但说来也是。

    这个时代的汉人,对异族蛮夷是完全看不起的态度,稍微有点气节的人,都不会将希望寄托在胡人身上。

    仗可以输,但却决不能让异族蛮夷骑在汉人头上。

    汉武帝横扫匈奴虽然已过去了数百年,但当初的无数故事,却一直传续至今,激励着天下汉人。

    公孙瓒一直到兵败身亡,都没有考虑过和胡人联手。

    面对胡人入侵,曹操的态度也是坚决打回去,哪怕身后的战事已经到了危在旦夕的地步,也必须要先将胡人的野心给彻底按死。

    哪怕是臭名昭著的董卓,也曾有过数次击溃羌胡的功业。

    这就是大汉朝的“民族之魂”。

    秦霄不知道曹操究竟是怎么想的,但他没有选择和草原异族联手,引狼入室,这确实是让秦霄松了一口气。

    并不是因为北伐之战的难度下降了。

    而是因为,汉人之间的内斗,再怎么激烈,也是自己家里的事。

    若是将胡人牵扯进来,真正受到残害的,却只会是汉人的百姓。

    “曹操这人……”

    说起联合草原异族的事情,秦霄沉默了许久,终于开口道:“虽然是利益至上的枭雄,但血性仍在。”

    顿了顿,秦霄又说道:“看在曹操没有引狼入室的份上,此战结束之后,曹家和夏侯家,就不要去动了,依旧保他们富贵。”

    “主公已经吩咐过这件事了。”

    郭嘉笑了笑,又道:“主公若是心情不佳,不妨说点开心的事?临行前,司徒大人曾找郭嘉谈过……”

    “停!”

    秦霄知道郭嘉要说什么,连忙打断他的话,道:“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家里那位醋性大,别提这事,别提这事!”

    在刚刚拿下长安的时候,为了内部的稳定,秦霄和司徒王允达成联姻的约定,承诺会娶王允的义女貂蝉为妾。

    ——别看只是一个妾室,若是有朝一日,秦霄称帝,那么貂蝉就是名正言顺的妃子。

    甚至,若是貂蝉能为秦霄生下一个儿子,母凭子贵,图谋一下皇后之位,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这只是王允的小算盘,而不是秦霄的想法。

    依照这个时代的观念来看,这并非不可能。

    历史上有太多这样的先例了。

    不过,在貂蝉成年之后,秦霄并未履行当初的约定,而是不断找借口推辞。

    倒不是有什么过河拆桥的想法。

    而是单纯地怕芙蕾尔接受不了这件事。

    当初定下联姻的时候,秦霄和芙蕾尔的关系虽然十分的暧昧,但却并未捅破那层窗户纸。

    而现在,情况又不一样了。

    一场政|治联姻,在秦霄看来,重要性是比不上芙蕾尔的感受的。

    因此,秦霄才一直在想方设法推辞。

    但越是推辞,王允就越害怕秦霄过河拆桥,就越要逼着秦霄尽快与貂蝉完婚。

    搞得秦霄现在都有点害怕见到王允,除了重要的正式场合之外,从来不给王允堵到自己的机会。

    没想到,王允堵不到自己,居然找来郭嘉来当说客。

    “主公……”

    郭嘉还想要再说什么,却被秦霄打断了。

    “不要说这个了!”

    秦霄生怕郭嘉帮王允劝说自己,连忙转移话题:“对了,我记得前两年你还请我保媒,怎么这事没下文了?你几年前就说你年纪已经不小了,到现在也该娶妻了吧?看上哪家小姐了,我去帮你提亲!”

    为了不让郭嘉开口劝自己娶貂蝉,秦霄甚至连几年前的“旧账”都翻了出来。

    这也算是从侧面验证了,人一旦被逼急了,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嗯,除了数学题,做不出来就是做不出来,逼急了也做不出来。

    “主公……”

    郭嘉失笑着摇了摇头,却是没再继续刚才的话题,反而接着秦霄的话说了下去:“公达有一表妹,曾有意许我为妻。本想待主公一统天下之后再上门提亲的,若是主公有意,不妨为郭嘉赐婚,如何?”

    赐婚,这两个字可不能乱用。

    按照传统来讲,有资格“赐婚”的,只有皇帝、皇后、太后三人。

    具体到秦霄的身上,只有可能是以皇帝的身份进行赐婚。

    郭嘉这句话,表面上是说自己的亲事,实则是在隐晦地试探秦霄的心思。

    ——现在汉献帝还没有死,秦霄虽然权倾天下,但表面上,依然还是汉室的一个臣子。

    事实上,秦霄也从未在任何场合表露过要当皇帝的想法。

    即便是当初黄盖来投靠时提出的要求,要秦霄称帝之后给予孙策诸多好处,秦霄也没有在明面上承认过这些。

    对于日后,秦霄是会踢开汉献帝,自己当皇帝,还是像霍光那样当一个“权臣”,秦霄麾下的文臣武将对此也有种种猜测。

    倾向于前者的更多,但除了商鞅、岳飞这些从主世界就跟随秦霄来到这里的“老人”之外,没有谁敢说自己就一定能猜中秦霄的心思。

    秦霄是否会在一统天下后称帝,这关系到秦霄麾下每一个人的利益。

    这几年来,关于这方面的试探,偶尔也会有一些。

    “你啊……”

    秦霄听出了郭嘉的试探,伸出手指,对郭嘉指了指,一副无奈的表情。

    犹豫了片刻,秦霄开口道:“既然你说起这事了,我也不瞒你。一统天下之后,我必将称帝。不过,我不打算杀刘协,给他封个安乐公,软禁起来便是了。”

    随着一统天下的步伐越来越近,有些事总是要面对的。

    权利是其次。

    有主世界在,对于一个副本世界里的权利争夺,秦霄还真没那么在意。

    但,称帝所带来的种种好处,却让秦霄不可能放弃。

    比如说官爵特性【皇帝】的属性,比如说称帝后【传国玉玺】带来的各种加成等等。

    这些,都是能明显提升秦霄实力的东西。

    秦霄不在乎一个副本世界的权利,但却很在乎自身和自己领地整体实力的提升。

    前者无关紧要,但后者,不但关系到秦霄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秦霄能否在一个个副本世界、一次次主世界的灾难事件中存活下来。

    如果是其它人来问,秦霄或许还不会这么直接。

    但郭嘉……

    秦霄只是稍微犹豫了一下,就将自己的想法坦白地说了出来。

    郭嘉大约是没想到秦霄会这么坦诚,眼中露出一丝惊讶。

    “此事事关重大,主公还请暂时保密为好!”

    郭嘉惊讶了片刻,立即回过神来,重新恢复了“谋士”的职业敏感性,提醒道:“如今大事未定,贸然提出称帝,恐人心不稳。待北伐尘埃落定,再暗中安排劝进事宜,方才稳妥。”

    华夏人讲究一个“仪式感”。

    即便是想当皇帝,也不能直接一脚将天子踹开。

    非得三请三辞不可。

    要是不摆一个“我不想当皇帝,只想为天下黎民百姓做点实事”这样的姿态,即便坐到皇位上,也会丢掉许多人的人心。

    历朝历代,莫不是如此。

    劝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尤其是汉献帝刘协还在的情况下。

    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禅让”。

    这种事,必须要提前进行周密的安排,以免出了变故,在史书上留下污点。

    秦霄当然不在乎这些,但包括郭嘉在内,三国世界的这些“土著”,却非常的在乎。

    甚至跟随秦霄走过许多世界的商鞅、岳飞等人,同样也认同这样的“仪式”。

    “我自然明白,此时暂且不急,也就是你,换成别人来问,我自然是守口如瓶。”

    该说场面话的时候,秦霄还是很会“收买人心”的。

    只是几句话,就让郭嘉大为感动。

    当然,秦霄心里也确实是这么想的。

    如果不是因为郭嘉的忠诚度已经超过了九十点,秦霄也不会这么痛快地说出自己的心思。

    顿了顿,秦霄继续说道:“眼下的重点,还是在北伐这件事上。其它的一切,都要为北伐大业让路。只要击败了曹操,这天下,便再无阻碍了!”

    “按照我们推演的战况,即便是最坏的局面,北伐一战,也会在两年内结束。”

    郭嘉也笑了起来:“短短五年,主公便从长安一小诸侯,席卷八荒,一统天下,如此丰功伟业,即便是秦皇、汉祖,也远远不如啊!”

    听到郭嘉将自己和秦皇汉祖相提并论,秦霄还是很得意的。

    不过,秦霄并没有被这件事冲昏头脑。

    一个副本世界而已。

    对秦霄来说,只能算是一段不那么重要的经历。

    哪怕在三国世界停留的时间,已经远远超出了之前几个副本世界,再加上主世界的总和。

    秦霄仍然很清楚自己真正的“战场”,是在那不知道辽阔到什么地步的主世界里。

    也正是因为见过主世界那无边的广阔,在面对副本世界里各种各样“前无古人”的成就时,秦霄才能做到心如止水,冷静面对。

    “慎言!”

    秦霄看了郭嘉一眼,正想要说点什么。

    忽然,一名传令兵急匆匆地赶来,呈上一卷书信,大声道:“领主大人,长安急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