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第27章 北伐,曹操的反击! (第1/3页)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哪怕有兵粮丸这种神器在,百万级别的大军,对后勤的依赖性依然极强。
王允、荀彧两人分别坐镇长安、洛京,秦霄还将商鞅调了回来,在沛国坐镇,同样负责一处重要的后勤据点。
马超的凉州军由于路途遥远的缘故,先行一步出发,从大散关外出关,绕道北上。
在出关三日之后,便主动与后方断了联系。
不是说做不到,而是少量斥候孤身在茫茫草原上,既容易迷失方向,也有各种各样的危险。
派一百名斥候,或许能有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将信件送达,就已经算是运气好了。
反而,有可能因为斥候出事,而泄露了情报。
这种情况下,其实主动断开联系,才是最好的选择。
第二个出发的是秦霄亲自坐镇的中军主力。
四十万大军从许县出发,沿陈留方向进入兖州,又从一处叫做“白马”的地方向北而上。
白马这个地方,在原本的历史上,是官渡之战初期一个比较重要的战场。
关羽就是在这里斩了袁绍麾下大将颜良。
原本在官渡之战,袁绍大军从北方南下,曹操以弱势兵力抵挡。
如今,依旧还是在这个地方,曹操依旧以绝对弱势的兵力抵挡。
但进攻方却从袁绍换成了秦霄,攻守的方向也互换了一下,曹操占据的是北方,大军由南而来。
白马这个位置其实非常有利于防守,虽是平原,却有大河阻挡。
若是曹操将大部分兵力集中在这里,短时间内抵挡住秦霄的中军主力,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当然,也仅仅只能做到抵挡。
以岳飞的指挥风格,只求一个“稳”字,几乎不会犯下任何错误,给曹操以少胜多的机会。
若是将大军集结在卫河一带,即便能够阻挡住秦霄的中军主力,对于剩下的两支大军,就没有任何办法了。
曹操并不傻,没有选择这个看上去美好,实际上是慢性死亡的防御方式。
在这种绝对劣势的局面下,曹操依旧尝试想要摆脱困境,将秦霄的部队分而歼之。
在平定了北方之后,曹操拥有两支人数不多,但极为精锐的部队。
分别是公孙瓒麾下的白马义从,以及原本属于袁绍麾下,由麴义统领的先登死士。
这两支部队人数不多,分别只有三千人和八百人,但都达到了七阶。
尤其是前者,三千七阶骑兵,若是有一个适合发挥的环境,能造成的破坏力是相当恐怖的。
为了最大化发挥白马义从的战斗力,曹操甚至冒着巨大的风险,将这支部队交给了吕布来统领。
他不是不知道吕布此人的危险性,但秦霄的威胁却是要更大。
至于吕布是否会反咬一口,那也得先打败秦霄,或者至少要让秦霄的攻势暂缓下来之后,才有机会去考虑这个问题。
直面百万级别的大军,将近十倍的兵力差距,被动防守是坐以待毙。
曹操选择放弃了外围绝大多数城池,将一些不重要的炮灰部队丢进去,坚壁清野,拖延秦霄大军行军的速度,用战略纵深换取时间。
然后集结优势兵力,优先攻击其中的一路敌人。
他选择的是孙坚这一路。
原因也很简单,孙坚看起来比较“好欺负”。
全部是步卒,兵力又少,也没有太多“名将”。
——这里的“名将”,是以已经获得的战绩来计算的。
曹操又不可能像秦霄这样看到未来,没有先知先觉的优势,自然不可能知道孙坚手下的一批“江东党”在未来会有多强。
虽然太史慈、吕蒙都因为蝴蝶效应的缘故而跑到了曹操麾下,甘宁也被秦霄分配给了张辽,但孙坚麾下仍有黄盖、孙策、周瑜、周泰等大将,战力并不弱。
尤其是周瑜,文臣、谋士、统帅三大职业都达到了SS级以上,除去还没有成长起来的诸葛亮和司马懿之外,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人杰了。
要说有什么缺点,可能就是他更偏向于“儒帅”,个人武力方面是比较明显的短板。
不过,曹操一方也丝毫不弱。
曹老板本人就是一个马背上杀出来的王者,再加上手下张郃、麹义、太史慈、吕蒙、典韦、徐晃、乐进、于禁、颜良、文丑、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彰等等,除了兵力略差之外,在将领方面,至少和单独的【忠勇军】比起来,不但丝毫不逊色,甚至还有一定的优势。
在【忠勇军】进入青州之后,立即遭到了曹操的阻截。
虽然总兵力只有不足十万之数,但将领的数量上却有优势,差不多每五千人,就有一名至少达到了S级的武将或统帅率领。
孙坚虽然兵力占优,顶尖将领的个人能力也不差,但高阶将领的数量却是差了不少,绝大多数千夫长,甚至是一部分的万夫长,都是A级甚至更低级别的将领凑数。
在这个高武世界里,高阶武将、统帅的个人能力,足以弥补兵力上的不足。
再加上曹老板亲自领兵出战,竟是将孙坚的先头部队给击退。
饶是周瑜足够小心,提前做出了防备,也没能想到曹操居然胆大到孤注一掷,将所有筹码都压在了青州战场。
双方第一场战斗在平昌(青州阳城郡境内)附近爆发。
在张郃、颜良、文丑、麹义四人的突袭下,【忠勇军】两万先头部队全军覆没,只有孙策带着千余人的残兵败将逃了出来。
小霸王孙策,个人武力确实是不差,但战略眼光就不太行了。
曹操采纳了许攸的策略,设下陷阱伏击,果然一举建功。
一战损失两万人,这对【忠勇军】的士气打击不小,但并未改变既定的策略。
即便损失了两万人马,单单【忠勇军】一路,兵力仍在曹军之上。
更不要说还有其它三路大军也在分兵朝着冀州城开进。
曹操这一战,唯一的战果,仅仅只是让周瑜说服孙坚,放缓了大军开进的速度,没有立即攻略青州各地,更没有转向西进,而是在青州阳城郡内停下脚步,摆出一副要将曹军拖在这里的姿态。
这场战争的局势其实非常明朗,从一开始,时间就站在秦霄这一边。
曹操或许可以放弃外围的绝大多数城池,但绝不会无休止地退让。
一旦让秦霄的几路大军兵临冀州城下,成功汇合,可以说曹操的败局就已经注定。
在那之前,曹操必须至少击溃其中的一路大军,振奋己方士气。
然后迅速回援,依托冀州附近众多城池,与秦霄周旋。
这是唯一的生路。
然而,这条路,并不好走。
若是真的被曹操做成了,足以称得上人类战争史上一场伟大的奇迹。
奇迹若是总能成功,也就不叫奇迹了。
对于曹操来说,时间是有限的。
想要完成这一场“奇迹”,就必须在一个月内击溃孙坚的【忠勇军】,否则就只能退兵,另谋他路。
正是看出了这一点,周瑜才放缓了行军的步伐,做出一副就地牵制的姿态来。
这个举动,顿时让曹操有些进退两难。
真要被孙坚拖在这里的话,等到秦霄另外两路大军在冀州城下汇合,曹操这边即便能打赢,也会失去大本营,变成一支孤军。
而继续打?
对面都摆出防御的姿态了,运动战变成攻坚战,战斗的难度便会大大增加。
即便是打赢了,自身的伤亡也不会太低。
毕竟,曹军的兵力还是处于劣势方的。
在运动战中,或许能抓住机会,以极小的代价不断让敌军失血,从而扩大优势。
但在攻坚战中,就只能实打实的硬拼,别无他法。
若是真的在孙坚这就损失了大半兵力,还拿什么去抵抗秦霄剩下的那数十万大军?
这样的战斗,即便是打赢了,从整个大局上来说,也是输了。
只是一个“小伎俩”,就让曹操有些坐蜡。
这倒不是说周瑜的水平比曹操麾下的谋士加起来还要高。
虽然说周瑜确实很厉害,但主要是胜在综合能力强大,放到什么位置上都能用,属于全能型的人才。
单论谋士这方面,周瑜在整个三国时代,大致就是保五争三的水平。
比曹操手下的陈群、陈宫、郭图、许攸等人肯定是要强,但曹操麾下众多谋士群策群力,加起来也不至于比周瑜差太多。
之所以他的计划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主要还是在于大势。
大势在秦霄这边,周瑜只要做到六十分,就能达到八十分甚至九十分的效果。
而曹操一方的谋士,要做到一百二十分,才能达到六十分的效果。
此消彼长之下,周瑜自然更容易出彩。
不过,曹操很快就下定了决心。
继续打!
困守冀州,是死路一条。
只有在冀州遭受到致命威胁之前,先一步解决一路,甚至是两路敌军,方才有一线生机。
至于这个过程中遇到多少艰难困阻,会有多大的困难,根本不必去想那么多。
遇到困难,就解决困难。
解决不了,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一败涂地,不会再坏到哪去了。
不愧是一代枭雄,曹老板很快就下定了决心,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战争动员。
凭借强大的人格魅力,虽然局势极为艰难,但曹操麾下的大部分将领却是战意盎然,双眼通红,嗷嗷叫着要主动出战,给敌人一点颜色看看。
这一波攻击,顿时将孙坚打得苦不堪言。
论能力,孙坚和【忠勇军】的其它将领其实一点都不弱。
但所谓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曹老板和他麾下这些人,就属于不要命的。
反正大概率是要输的,不如拼命博一条生路。
能杀出来就血赚,即便死在冲锋的路上,也不亏本。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但能让麾下大多数将士都想明白,并且接受这个道理,就是靠着曹老板自身的能力了。
遇到这帮不要命的家伙,谁都要胆怯三分。
孙坚倒是没有一触即溃,但却也不好受,三战三败,损失了四万多人,仅仅只给敌人造成了不到两万的伤亡。
几场大战打下来,双方的人数居然诡异地持平了。
甚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