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第4章 蓝花缀布,前路渐宽 (第1/3页)
那穿蓝色干部服的女人听完苏青禾的话,当即拍板:“我家丫头就喜欢清爽的颜色,这浅蓝布正合我意。等你从手艺展回去,我就去向阳里胡同找你,定要两块这样的布。”
苏青禾连忙应下,心里像揣了只雀跃的小兽。这是她第一次在这样的场合被陌生人认可,连指尖都微微发烫。
周围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提着菜篮的大妈,有穿着中山装的干部,还有几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都被绳子上悬挂的三块布吸引了。青蓝沉静如老井水,浅蓝明快似初春溪,藏青厚重像夜空星,三种蓝在阳光下晕染出不同的光泽,细看时,布面上还带着草木染特有的细微纹路,比供销社里呆板的机染布多了几分灵气。
“这布摸着真舒服,不像有的布硬邦邦的。”一个大妈伸手抚过浅蓝布,转头跟同伴念叨,“我家老头子缺件新褂子,这藏青色多气派,做件褂子肯定耐穿。”
“姑娘,这布是用啥染的?咋闻着有股草香味儿?”有人好奇地问。
苏青禾刚要开口,赵小玲已经抢着答:“是用靛蓝草染的!我姐还加了皂角呢,都是正经的草木,比化学染料好多了!”她现在说起染布的门道,腰杆挺得笔直,再不是当初那个嫌染布“土气”的小姑娘。
刘桂兰在一旁帮腔:“可不是嘛,青禾这手艺是家传的,她妈以前在江南,就是靠这门手艺养大她的。这布不掉色、不伤皮肤,老人小孩穿都合适。”
人群里有人啧啧称奇,有人拿出纸笔要记地址,还有个戴眼镜的年轻人,举着个老式相机对着布拍照,说是要登在市里的宣传栏上。苏青禾被这阵仗闹得脸颊发烫,却忍不住偷偷抬眼,看阳光落在布上,看人们脸上的笑意,心里那点紧张早被踏实的暖意取代了。
正忙得不可开交时,陆时衍领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走了过来。老者穿着洗得笔挺的灰色中山装,手里拄着根枣木拐杖,目光落在布上时,原本平和的眼神陡然亮了起来。
“这是……青蓝染?”老者声音有些发颤,伸手轻轻抚摸着那块藏青布,指腹划过布面的纹路,“多少年没见过这样地道的手艺了,颜色正,肌理活,后生可畏啊。”
陆时衍连忙介绍:“青禾,这位是市文化馆的周馆长,专门研究民间手艺的。周馆长,这就是苏青禾,这布都是她染的。”
苏青禾赶紧问好:“周馆长好。”
周馆长摆摆手,目光始终没离开那些布:“姑娘,你这染布的法子,是用‘一染二晒三蒸’的古法吗?”
苏青禾愣了一下,随即点头:“是,我妈说染完的布要先阴干,再晒足日光,最后用木甑子蒸半个时辰,这样颜色才牢。”
“对喽对喽!”周馆长抚着胡须笑起来,“现在的年轻人,肯守着老法子做事的太少了。你这布上的蓝花,是用苏绣的‘打籽绣’绣的吧?针脚细密,藏在布色里,不仔细看都发现不了,这才是锦上添花的妙处。”
苏青禾又惊又喜,这绣法是母亲教她的小诀窍,说是能让布“有魂”,没想到竟被周馆长一眼看穿。她忍不住说:“馆长,我还想试试染紫色和绿色,染谱上说用紫草和艾草能调出来,就是总掌握不好比例。”
周馆长眼睛更亮了:“哦?你还有染谱?那可是宝贝!这样,你要是信得过我,改天把染谱带来馆里,我找几个老匠人给你参谋参谋。咱们北方的草木跟江南不同,紫草得用太行山的野紫草,艾草要选伏天收割的,说不定能调出更特别的颜色。”
这意外的指点让苏青禾心头发热,连连道谢。周馆长又细细问了她染布的工序,还跟她约了下次去文化馆交流的时间,临走时特意交代陆时衍:“这门手艺得好好护着,下个月省里有个民间艺术交流会,你帮她报个名,让更多人看看咱们北方也有这样地道的江南手艺。”
送走周馆长,陆时衍笑着说:“青禾,你这下可成名人了。周馆长很少夸人的,刚才他看你的布,眼睛都直了。”
苏青禾抿着嘴笑,手里攥着刚记满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