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章  王肃奔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第十章  王肃奔魏 (第1/3页)

    太和十七年(493年)的洛阳正值深秋,枯黄的梧桐叶簌簌飘落在新铺的御道上。元宏凝视着案头上的南齐舆图,指尖划过襄阳至建康的墨线。迁都的喧嚣尚未平息,匠人们仍在修缮宫室梁柱的彩绘,可这位鲜卑皇帝已嗅到长江南岸的血腥气——南齐宗室相残的消息正随着商旅驼铃,沿着新修的驰道传入洛阳城阙。

    正当元宏为迁都而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南边的齐国却在忙于换皇帝,这皇帝换得也太勤了吧!不到三年时间,前后换了四位皇帝。493年,在北魏是太和十七年,在南齐是永明十一年。这一年的八月,齐武帝萧赜死了,随后是他的皇太孙萧昭业继位。齐武帝萧赜的太子是萧长懋,他于永明十一年二月先于其父去世,导致齐武帝临终前改立皇太孙萧昭业(萧长懋之子)为继承人。

    萧赜在死前要为皇太孙做的事情就是铲除权臣,诛杀权臣王奂差不多是萧赜在世时做的最后一件大事了。萧赜自知来日无多,皇太孙年纪又太小,缺乏政治经验。他担心萧氏的天下会被权臣掌控,所以不管这些权臣是有功还是有过,是朋友还是对头,都必须除掉,他要为他的孙子扫除障碍。

    王奂就是“旧日王谢堂前燕”这句诗里说的王氏的后裔,他家是门阀中的门阀,豪门中的豪门。尚书仆射王奂是萧赜必须除掉的权臣之一,要知道南朝所有的皇帝都在明里暗里排挤和打压豪门士族,因为这些豪门士族始终是皇权的威胁!此时王奂刚好也犯了点事,他擅权诛杀了自己手下的一位管理地方蛮族的长史刘兴祖,萧赜就抓住时机诛杀了王奂,并且几乎诛灭王奂满门。

    然而,萧赜苦心孤诣扶持的皇太孙萧昭业,也没当几天皇帝,就被萧氏宗室旁支的萧鸾夺去了皇位。

    萧鸾是齐高帝萧道成的侄子。皇太孙萧昭业继位后,萧鸾凭借自己的宗室身份和政治手段,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

    萧鸾先铲除了一些可能对他构成威胁的大臣和宗室,为自己的篡位之路扫清障碍。他设计诛杀了萧昭业的宠臣,削弱了皇帝的势力。

    随后,萧鸾发动政变,废黜了萧昭业,另立萧昭业的弟弟萧昭文为帝。但萧昭文只是一个傀儡,实权完全掌握在萧鸾手中。

    不久之后,萧鸾觉得时机成熟,便逼迫萧昭文退位,自己登基称帝,改元建武,是为齐明帝。

    萧鸾篡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大肆屠杀南齐宗室。到建武二年(495年),齐高帝萧道成的儿子们、齐武帝萧赜的儿子们,还有萧赜的太子萧长懋的儿子们,共三代人,活着的就只剩下十个人了。这使得南齐的统治基础受到了严重的削弱。他的篡位行为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动荡和社会不安,也为南齐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萧鸾是史上最狠毒的篡位者,屠尽皇室宗亲。他的篡位行为给南齐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得南齐的政治局势更加混乱,国家走向了衰落的道路。

    当萧鸾把篡夺而来的皇位传给他的儿子萧宝卷的时候,萧齐的宗室萧衍又篡夺了萧宝卷的皇位,萧衍对萧鸾的后代又是一番大肆屠戮,南朝历史反复上演着同样的戏码。萧衍篡位后,把国号“齐”改为“梁”。

    494年10月,萧鸾废萧昭文自立为帝,南齐内部政权不稳,元宏觉得他完成统一南北的时机已经出现,他心中有了大举伐齐的打算。这年十一月中旬,一份情报摆在了元宏的面前,说是南齐雍州刺史曹虎怕被新帝萧鸾消除异己,就派遣使节送信来说想要投降北魏。这让元宏很是高兴,于是他下定决心准备发动对南齐的作战。十二月辛丑日(初一),元宏开始了军事部署。

    见皇帝决意南伐,镇南将军李冲忧心忡忡,极力劝谏。李冲面见孝文帝,诚恳地说道:“陛下,南伐之事需慎重考虑。如今迁都初定,百姓亟须休养生息,此时兴兵,恐劳民伤财,动摇国本。南方气候湿热,我军未必能适应,作战难度极大。且战争胜负难料,若贸然出兵,一旦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