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一十一章 “和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百一十一章 “和约” (第3/3页)

    之所以在八里桥摆下阵仗,那一是多拖延一点时间,二是抱着一线希望,希望能“说和”。

    通州之战结束的很干脆利索,秦朗一点都没点起兵马趁机追杀的念想,所以双方很快就脱离了战斗。然后在秦朗于通州休整,等待主力部队的短暂时间中,多尔衮派了刑部右侍郎龚鼎孳出使通州。

    这倒没什么稀奇的。

    原时空里,李自成兵临京城前,杜勋这个背叛了大明的居庸关监军太监和昌平投降的守陵大监申芝秀都还曾进京城当使臣呢。多尔衮现如今的态势远没有历史上的崇祯帝窘迫,当然也能派人来了。

    而龚鼎孳这个大名鼎鼎的文坛巨擘,素来不被鞑清高层看重,什么“惟明朝罪人,流贼御史”都是小意思。多尔衮说的才更叫狠呢,他认为龚鼎孳“此等人只宜缩颈静坐,何得侈口论人”,“人果自立忠贞,然后可以责人”,讽刺他“自比魏征,而以李贼比唐太宗,可谓无耻”。

    但龚鼎孳在文人墨客中的名头比较大么,对困厄贫寒名士常倾力相助,鞑清就也拿他来装点门面。

    短短两年就升到了刑部右侍郎的职位,但也到此为止了。

    于刑部中始终都是一摆设而已。

    不过再没用的废物,实际上也能有用途的。现在这龚鼎孳不就派上用场了吗?

    秦朗就是把人杀了多尔衮都毫不心疼。

    反正龚鼎孳的唯一用途就是把多尔衮‘和谈’的诚意带到。

    多尔衮真的想和谈了,秦朗的兵锋太犀利。哪怕他知道所谓的和谈即便达成了,也不过是一纸短暂的停战协议,但现在多尔衮也真的很需要。

    他想要把京城内的所有八旗卷属通通迁到河东、关中去。

    所以他开出了一份很有‘诚意’的和约。

    首先清军会把大半个中原和京城通通交给秦朗。

    其次多尔衮许诺,北上中原的多铎军不会对齐鲁发起任何攻势。

    第三他会交给秦朗一千匹战马。

    第四他会与秦朗开启战马交易,一百石粮食一匹战马……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