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 是他太优秀不是因为我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201 是他太优秀不是因为我笨 (第3/3页)

一凡用他刚来时候香山县的户籍人数进行分担,都快赶上田赋了。

    张一凡还特别注明了,地方官吏,特别是那些役差办事的时候,借机捞钱,最终百姓付出的,肯定会更多。

    所以,张一凡在奏章中建议,官员的出差费用,都要从源头进行控制,如此才能不扰乱地方民生。

    对于官员的****元璋是非常关注的。张一凡提出这种从源头上控制的措施,他很欣赏,可是,问题又来了,各衙门哪来的钱?

    理论上来说,各衙门都是没钱的。每个月,各衙门从户部这边领俸禄而已。

    对此,朱标便试着给出答案道:「或许,就按一凡所说,由出公差的官吏到户部报销的方式?可是,一凡也提到了一点,可能官员的俸禄,或者家底不足以事先垫付出公差的费用?更不用说,出公差是个辛苦事,要给什么出差补贴?」

    朱元璋听了,没好气地说道:「这小子,还以为每个衙门都有香山县衙门那么有钱!你看到没有,他说已经到年底了,根据镜静那边的预估,香山县衙门今年能有两百五十万贯收入!比之前预估的,还要多五十万贯,真得是富得流油,偏偏百姓还都跟着富裕了!」

    这种事情,要换了以前,那是绝对不会相信的。官府要有钱,那钱从哪里来?肯定是从老百姓手中来啊!

    哪来的道理,官府从百姓手中搜刮的钱多了,结果百姓的钱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也跟着增加了!

    有点想不通!

    朱标听了,便笑着说道:「不少人说天下钱粮有个定数,谁多了那必然谁会少!这种想法,有了香山县作为例子,怕是行不通了。」

    朱元璋听了,摇摇头,严肃了一点说道:「那倒也未必!」

    说完之后,他从御案上拿起几份奏章,示意轮值太监转给太子,然后说道:「宋卿回来说了个事,还有地方上也有奏章,综合来看,香山县该是把周边的钱都吸走了。你可以看看,这两年广东其他地方的赋税,除了番禺县之外,都是减少的。」

    这个事情,朱标以前是不知道的。因此,他拿过奏章之后,便立刻翻看了起来。

    他在看着,朱元璋还在说着:「广东其他地方,因为涉及香山县的事情都要协助,因此,他们的人口都涌向了香山县,造就了香山县的繁华,可其他地方的人口减少,影响就有些大了啊!」

    「特别是最近的一次风灾过后,不少地方有田地的百姓都弃田不要,拖家带口地拥去了香山县。这种现象,不是好现象啊!」

    最早开始,是那些无田的佃户之类,还有不少原本是隐户的,涌向香山县。因此,这个事情并不突出。可这次百年一遇的风灾之后,事情就突出了。受影响的地方官府上奏,多有抱怨。只是基于要协助香山县的旨意,他们也不敢不放人。

    朱元璋指着朱标手中的那些奏章说道:「胡卿就已经提出,香山县是压榨了其他地方,才有了如此繁华,此乃特例,不足以说明香山县就一定是好的。我觉得,这个意见虽然有失偏颇,但是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

    朱标一边听着,一边看着。看完之后,他也沉默了一下,最后抬头看向朱元璋,表情同样严肃地说道:「父皇,儿臣感觉,这些问题怪罪到香山县这边,总觉得不对!」

    说着,他不

    等朱元璋问话,就主动解释道:「儿臣去过香山县,能感受到香山县的欣欣向荣。如果说,香山县的欣欣向荣是错的,那儿臣以为,这其中肯定有什么地方不对,不应该是香山县的问题,而是其他地方出了问题!」

    顿了顿,朱标想到了一个例子,便又补充说道:「就好比一个学堂的人,其中某人学习优异,其他人就抱怨,说这个人的学习太好了,以至于显得他们很笨,学不好?那是要学习优异的这个人不能那么优异?还是说要其他人更为努力?」

    说完之后,他就看着朱元璋,等他爹点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