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 是他太优秀不是因为我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01 是他太优秀不是因为我笨 (第2/3页)

李善长还期待查出驸马在经济方面的问题,毕竟谁不爱钱?

    结果没想到,调查一番之后,他发现,香山县之所以会怎么快速发展,吸引人口聚集,除了香山县政策之外,还有驸马把他发明出来的东西,或者干脆说吧,就是聚宝盆,贡献了出来。如此,才使得香山县县衙有了很多钱,从而能做那么多的事情。

    人家几十万贯钱,甚至还有更多都捐出来了,还会贪其中的一点小钱?

    就算人家真拿了又如何,谁会在意?

    不过李善长终归还是没有白来一趟,因为他发现,驸马虽然自己胆小,但是对待番邦小国的问题上,更倾向于喊打喊杀。

    为了确认这一点,李善长甚至还找了机会试探了驸马,确认这点没错。

    兵事上,好大喜功,显然不知道兵事和治政是完全两码事。

    有了这个认识,李善长也就可以开心地回去了。等到了朝堂上之后,就往这个方面下手,捧得驸马飘飘然,以为自己很厉害,最好就让他去灭个番邦,不说他死在战场上,打个败仗那也是极好的啊!

    就这么的,一行人便踏上了归途,终于赶在了年底之前,回到了南京。

    在路上的时候,李善长已经明里暗里地提及,说香山县多么多么好,意思是替香山县,替驸马多宣传。

    香山县本来就是极好的,太师这么一暗示之下,这些官员回到南京,当然有人会问起,那就是一个劲地夸了。

    与此同时,不少官员得到提醒,也开始往香山县那边派人去做生意,赚钱补贴俸禄之不足,总好过贪腐被剥皮充草吧?

    由李善长口中出来的那句评语:驸马真得是天纵奇才,实乃我大明开国以来治政第一能臣也!也在京师开始流传。

    这么一来,把一个人给惹恼了,这个人便是胡惟庸了。

    邓愈当了中宰相之后,推说对其他不擅长,就只是在涉及兵事上的奏章,才给出意见,其他不过问。

    汪广洋还是和以前差不多,沉迷于酒色,政务基本上不处理。

    换句话说,大部分活,都是胡惟庸在干,他给出处理结果,然后送东宫那边,再转皇帝。

    经过他手处理的那些,大部分都是准奏,很少有驳回的,多少让胡惟庸有了一点安慰。

    但是,如今京师这边都在传说,那驸马是大明开国第一治政能臣,那他算什么?他这个位置,是不是也要那驸马来当了?

    胡惟庸对此真得很恼怒,可是他一查源头,发现这句话最先说的人,竟然还是他亲家,韩国公所说,他就郁闷了。

    不得已,他也让人传播一个信息:驸马治理一个县的能力确实不错,但是要治理更大的地方,还是太年轻了!

    这种话,对于没去过香山县的人,还是有一定的说服力。毕竟驸马的年龄,就在那摆着的。

    对于这些,朱元璋都没有去理会。这时候,他正和太子朱标,针对张一凡的奏章在说事呢!

    只听朱元璋对已经看完张一凡奏章的朱标说道:「有关驿站的这个提法,不是没有道理,这一点,是我以前没有想过的。」

    朱标听了,感慨地点点头说道:「一凡的见微知著能力,确实是一等一的强。驿站费用的事情,自古以来便是如此,平常人压根不会觉得有何不妥。但是,太师一行人去了一次香山县,他便提出了这种方式的不合理!并且以香山县的费用为依据,事实俱在。」.

    他们所讨论的,就

    是张一凡之前就给李善长他们提过,有关驿站费用的事情,换成后世的话,就是出差费用负担的问题。

    古代的时候,出差费用,那都是地方负担的。招待的官员越多,地方负担就越重。如果是交通要道的话,每年光是驿站招待的摊派,就是老百姓不小的负担。

    特别是这一次,李善长带着一大票人,在香山县待了那么久,产生的费用,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