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章 以武为名,武明,强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第10章 以武为名,武明,强明 (第1/3页)

    武道,全然不同于古老宗门道脉那般苛求根骨天赋。

    它不问出身,不看来历,只凭一股不屈意志,便敢逆天争命!

    这,是底层凡俗的呐喊,是芸芸众生的抗争,是人的叛逆!

    风起于青萍之末,而席卷天下。

    武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流传于世。

    或许是因为华夏有人开辟新道,挣脱远古诸贤藩篱的气运勃发。又或许是龙脉破碎,超凡落幕的回光返照。

    天才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武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陈出新,日新月异。

    一位位天骄横空出世,似过江之鲫,络绎不绝。

    短短数载光阴,就造就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武林盛世,光华璀璨。

    然而,武道的兴盛,如同硬币的两面,亦是天下混乱的全新源头。

    因为人心,还未定!

    永乐新朝虽已建立,天下初定,但朱棣的皇位,终究带着靖难的血色阴影,得位不正之议,使得黎民百姓的心,还未完全归附这位雄才伟略却也铁腕无情的永乐大帝。

    正因如此,那曾被大明赫赫兵锋强行压下的天下,再度泛起了丝丝缕缕的乱象涟漪。

    只是,与过往不同。

    大明江山名义上已定,而武道,又是追求个人武力之法。

    所以,这一次的混乱,不再是王朝更迭的烽火狼烟。

    混乱的根源,深植于民间,爆发于江湖!

    ......

    永乐元年,寒风料峭。

    那几乎已湮没在古老岁月尘埃里的游侠之风,竟借着武道的东风,再度蓬勃兴盛起来。

    街头巷尾,茶馆酒肆,皆可见佩刀负剑、意气风发的身影。

    其中,便赫然混杂着一些心怀故朝的建文余党,他们如同黑暗中的毒蛇,试图借这股江湖浪潮,掀起复辟的阴风。

    再加上天下各宗门道脉,以及那些身怀异术的奇人异士,凭借自身深厚底蕴,对武道的理解与适应远超常人。

    他们纷纷走出山门,游历天下,既是探寻武道真谛,亦是观察这风云变幻的世道。

    这些人,大多性情洒脱,或身负传承,本就游离于朝廷法度之外。

    渐渐地,一个独立于朝堂之外的势力雏形,悄然凝聚。

    武林,兴起了!

    ......

    永乐二年,紫禁城,奉天殿。

    龙椅之上,永乐大帝朱棣目光深邃,指节轻轻敲击着蟠龙扶手,发出沉闷声响。

    这位以雄才大略著称的帝王,早已洞察到江湖潜藏的危机,他深知放任自流的后果。

    “武道崛起,固然可壮我大明民众,但亦能滋生祸乱。”

    他未雨绸缪,心中已有定计。

    “传朕旨意,”朱棣看向侍立一旁的姚广孝,眼神锐利如鹰,“收天下典籍,不论武学、道藏、诸子百家,尽数汇集!”

    “朕要编撰一部旷古烁今的武道巨著,一部独属于我大明朝廷的武学总纲!”

    “以此,镇压大明气运,亦镇压那蠢蠢欲动的江湖!”

    姚广孝一袭黑袍,面容枯槁,闻言微微躬身:“陛下圣明,此举可将天下武学菁华尽归朝廷,亦可从中窥探武道奥秘,培养忠于陛下之人。”

    ......

    永乐三年,风波骤起。

    江湖中几个颇具声势的大门派,竟暗中与建文余党勾结,妄图在北京城外举事复辟。

    消息泄露,朱棣龙颜大怒,雷霆震怒!

    锦衣卫与京营精锐齐出,铁蹄踏处,血流成河。

    那几个门派连同建文余党被连根拔起,一夜之间化为齑粉,门人弟子或死或擒,无一幸免。

    朝廷的铁血手段,如同一盆冰水,瞬间浇灭了许多江湖人的侥幸之心,整个江湖为之剧震。

    自此,江湖与朝堂之间,仿佛被一道无形的血色鸿沟彻底隔开,彼此忌惮,相互疏离。

    与此同时,当年刘伯温斩尽龙脉的谶言,其后遗症开始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