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章 洪武大帝,太子朱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章 洪武大帝,太子朱标 (第3/3页)

治,如何乾纲独断安定天下,那份铁腕与严苛,也深深烙印在他心中。

    于是,一种独特的治国理念在他身上渐渐成型:对民施仁政,对政持刚骨,既有儒者的宽和,亦有帝王的决断。

    这般“外王内圣”的气度,不仅让朝中文武暗自点头,就连要求严苛的洪武大帝,看着日渐成熟的儿子,眼中也满是欣慰与期许。

    为给太子铺路,朱元璋煞费苦心。他不止一次在朝堂上强调“太子,天下之本也”,为朱标树立权威。他还亲自为朱标选定了太子妃——开国猛将常遇春之女。

    这不仅是门当户对的联姻,更是将淮西勋贵集团与储君紧密绑定。随后,又命常遇春的妻弟、悍将蓝玉等宿将时常出入东宫,名为辅佐,实则是在为太子培植军中势力,确保未来江山稳固。

    蓝玉曾公开表示“我与太子是骨肉至亲”,足见军功集团对朱标的支持。

    洪武十年(1377年)起,朱元璋命太子朱标参与监国理政,每日早朝,太子便坐镇文华殿,“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逐步熟悉行政流程。

    朱标参与政务期间,处理奏章井井有条,展现出务实与公允。他主张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对此,朱元璋看在眼里,不仅不加干涉,反而放手让太子施为,给予了他极大的信任与决策空间。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动了迁都关中的念头,便派太子朱标亲赴陕西考察。

    朱标不辞辛劳,遍访州县,深入田间地头,与地方官吏、耆老、百姓细谈,既为迁都搜集第一手资料,也实地体察了西北民情,为日后治理积累了宝贵经验。

    归来后,他呈上的详尽报告与独到见解,更让朱元璋龙颜大悦。

    此后,朱元璋又多次委派朱标巡视各地,安抚军民。

    太子所至之处,无不展现其仁厚宽和之风,加之其日渐显露的治国才干,朝野上下,无不交口称赞。文武百官视之为理想的未来君主,就连市井百姓,也传颂着这位储君的贤明,“完美太子”的声望,日益深入人心。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