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寰宇计划的序章 (第3/3页)
连接光带在舱内流转,像一条活着的河流。
“进去看看?”雷罡拍了拍陆云的肩膀,义肢的金属关节已经换成了新的航天级材料,“安保系统我亲自调试的,绝对安全。”
陆云走进驾驶舱,脚下的地板传来轻微的震动——那是“灵枢”系统正在自检。主控屏幕上,周岚和林默的虚拟影像突然浮现,是苏茜偷偷设置的开机画面。“欢迎来到寰宇一号。”两人的声音重叠在一起,带着温柔的笑意。
林建国跟着走进来,摸了摸船体的内壁,声音有些哽咽:“老周要是看到这个,肯定会说‘早该这么做了’。”他从口袋里掏出那只旧钢笔,是林默生前常用的,“把这个放在驾驶舱里吧,算是老林也跟着去看看宇宙。”
飞船命名仪式定在霜降那天,天空格外晴朗。全球数十家媒体的镜头对准了“寰宇一号”,直播信号覆盖了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陆云站在发言台上,身后是巨大的飞船,阳光在船体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大家好,我是陆云。”他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遍航天城,也传到了全球的每个角落,“今天站在这里,我手里握着两样东西。”他举起那只刻着“周”字的 U盘,“这是周岚女士的技术传承,是她当年‘让科技走向宇宙’的梦想。”他又举起林默的旧钢笔,“这是林默教授的遗愿,是他‘用技术连接万物’的执着。”
台下安静下来,只有风吹过旗帜的声响。陆云继续说道:“‘寰宇一号’不是一艘普通的星际飞船,它是人类文明的信使,是科技普惠精神的延伸。当年‘灵枢’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山区,今天它将从地球走向宇宙。它承载着林默教授的遗愿,承载着周岚女士的憧憬,更承载着全人类对未知的好奇与对和平的向往。”
他指向飞船的驾驶舱:“里面的‘灵枢’系统,能听懂宇航员的心跳与呼吸;船体的纳米合金,能抵御宇宙的危险与寒冷。它带着我们的善意出发,也带着全球七十亿人的期盼——我们不想征服宇宙,只想对远方的‘邻居’说一声:你好,我们在这里。”
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有人挥舞着各国的国旗,有人举着写有“寰宇加油”的牌子。林建国擦着眼泪,张启明紧紧握着他的手;苏茜抱着平板,屏幕上显示着全球观众的实时留言,不同的语言写着同样的祝福;雷罡站在安保队员中间,义肢举过头顶,比出“胜利”的手势。
仪式结束后,陆云独自一人走进驾驶舱,坐在主控台前。“灵枢”系统自动亮起,淡蓝色的光带缠绕在他的手腕上。【检测到陆云意识信号,是否启动系统自检?】
“启动。”陆云轻声说。
屏幕上瞬间浮现出飞船的各项参数,从核聚变引擎的功率到通讯系统的信号强度,一切正常。他的目光落在窗外,航天城的灯光与远处的星光交织在一起,像无数散落的星火。他想起云南的孩子通过终端触摸星空,想起西藏的患儿在远程手术后露出笑容,想起雷罡说的“守护地球的边疆”,突然明白“寰宇计划”从来不是终点。
从周岚的神经干扰器,到林默的记忆编码,再到今天的“寰宇一号”,那些名为“善意”的星火,从实验室的微光变成燎原之势,如今又要乘着飞船,飞向更遥远的宇宙。或许一百光年外的信号是问候,或许是警告,但陆云知道,只要“灵枢”还带着人的温度,只要飞船里装着全人类的善意,他们就不会迷失方向。
夜幕降临,“寰宇一号”的船体亮起淡蓝色的灯光,与天上的星辰遥相呼应。苏茜带着团队做最后的通讯测试,雷罡在检查防御系统,林建国和张启明站在远处,看着飞船的轮廓,像看着即将远行的孩子。
陆云走出驾驶舱,晚风带着深秋的凉意,却吹不散他眼里的光。他知道,“寰宇计划”的序章才刚刚翻开,未来还有无数的挑战——星际航行的未知危险、外星文明的不确定性、技术的不断迭代,但他并不害怕。
因为他不是一个人。他的身后,有并肩作战的伙伴,有全球人民的支持,有周岚与林默的精神传承,更有那无数散落在地球的“星火”——它们在医院里守护生命,在教室里点亮梦想,在工厂里创造价值,如今又汇聚成“寰宇一号”的光芒,照亮人类探索宇宙的前路。
远处的天文台传来消息,猎户座的神秘信号再次传来,这次的序列里,多了一组疑似“欢迎”的编码。陆云抬头看向星空,猎户座的光芒格外明亮。他仿佛看到“寰宇一号”冲破大气层,带着蓝色的尾焰,飞向那颗遥远的星球,而飞船的光,与无数“星火”终端的光交织在一起,在宇宙中织成一张巨大的网——那是人类文明最温暖的名片,也是对宇宙最深切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