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千三百五十二章 这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四千三百五十二章 这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 (第2/3页)

难题:城市地铁需要频繁启停,而超导磁体在快速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较强的电磁辐射,可能会对周边的电子设备和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我们测试发现,当列车启停时,电磁辐射强度会达到500微特斯拉,超过了居民区的安全标准,”攻关小组的工程师在汇报时忧心忡忡,“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超导磁悬浮地铁就无法在城市中心区域运行。”

    吴浩召集电磁兼容领域的专家和超导研发团队一起开会讨论。经过两天的头脑风暴,团队提出了一个创新方案:在列车车身和轨道两侧加装超导屏蔽层,利用超导材料的抗磁性,将电磁辐射屏蔽在轨道范围内。

    为了验证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团队搭建了1:10的缩尺模型进行测试。他们在模型轨道两侧安装了厚度为5毫米的超导屏蔽板,然后模拟列车启停过程。测试结果显示,轨道外1米处的电磁辐射强度降到了20微特斯拉以下,完全符合安全标准。

    “这个方案可行!”吴浩兴奋地拍了拍桌子,“现在立刻启动full-size(全尺寸)的屏蔽层研发,同时优化超导磁体的充放电控制策略,进一步降低电磁辐射。我们要确保超导磁悬浮地铁不仅速度快、成本低,还要安全、环保,让老百姓放心乘坐。”

    就在超导磁悬浮地铁项目稳步推进时,浩宇科技收到了来自国际空间站项目组的合作邀请。对方希望浩宇科技能研发一种超导储能电池,用于国际空间站的能源供应。

    “国际空间站目前使用的是化学蓄电池,寿命只有5年,而且重量大、充放电效率低,”项目组的代表在视频会议中介绍,“我们了解到浩宇科技的超导储能技术非常先进,希望能合作研发一种高容量、长寿命的超导储能电池,替代现有的化学蓄电池,提高空间站的能源供应稳定性。”

    吴浩意识到,这是超导技术进入航天领域的重要机遇。他立刻组建了航天超导研发团队,联合中科院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