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数据黄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章:数据黄昏 (第3/3页)

    又退步了。林默感到喉头一阵哽咽,他强压下翻涌的情绪,挤出一个笑容,握住父亲枯瘦的手。父亲的手很凉,皮肤像干枯的树皮,指关节因为常年握烙铁而变形,指甲缝里还残留着洗不掉的黑色油污。“爸,我是小默啊,您的儿子林默。”

    “小默...”老人重复着这个名字,眼神里闪过一丝困惑,随即又黯淡下去。就在林默以为他又要陷入混沌时,老人的眼神突然有了一瞬间的清明,像是乌云中透出的一缕阳光。“小默,”他抓住林默的手,力道意外地大,“爸爸对不起你妈妈...真的对不起...”

    这是父亲最近常说的话。每当记忆混乱时,他总是会陷入这种莫名的自责中。林默一直以为,这是因为母亲在他十岁那年突发心脏病去世,而父亲因为正在外地谈一笔重要的生意,没能及时赶回来送医,所以才会心怀愧疚。他拍了拍父亲的手背,轻声安慰道:“爸,都过去了,妈不会怪你的。”

    老人却摇了摇头,眼神又开始涣散,嘴里喃喃地重复着“对不起”,声音越来越轻,像一阵即将消散的风。

    护士小李悄悄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支营养剂和注射器。她是照顾父亲的老护士,动作轻柔熟练。“林先生,”她一边给老人注射,一边压低声音说,“林伯伯最近经常提到一个名字——陈志远。说是他的老朋友,每天都会问好几次‘他为什么要那样做’,情绪一激动就会喘不过气,医生说这可能是深层记忆碎片在刺激他的神经。”

    林默猛地抬头,心脏像被一只手攥紧:“陈志远?他还说过别的吗?比如具体的事情,或者别的名字?”

    小李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没有了,就反复问‘为什么’,有时候还会哭,像个孩子一样。我们问他陈志远是谁,他又说不清楚了。”

    等父亲睡熟后,林默独自来到养老院的档案室。管理员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听说他要找父亲的私人物品,便熟练地调出了电子清单。“林建国先生的私人物品都放在 B区 3号储藏柜里,标注‘旧物’的那个箱子,是他入院时亲自要求封存的,说以后要留给儿子。”

    储藏室里弥漫着灰尘和樟脑丸的味道,阳光透过狭小的窗户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默找到那个标注“旧物”的纸箱,箱子是牛皮纸做的,边缘已经磨损,上面用黑色的马克笔写着“建国存”三个字,字迹苍劲有力,是父亲年轻时的笔迹。

    他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打开箱子。里面装满了父亲年轻时的物品:一本泛黄的笔记本,上面记着密密麻麻的电子元件参数;一枚生锈的烙铁,烙铁头还残留着黑色的焊锡;几张老照片,照片上的父亲穿着的确良衬衫,和一群年轻人站在华强北的街头,笑容灿烂;还有一个用红布包着的东西,摸起来硬硬的,像是某种电子设备。

    林默解开红布,里面露出一台老式的摩托罗拉传呼机。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产物,黑色的塑料外壳已经泛黄,边缘有明显的磨损痕迹,键盘上的数字已经模糊不清。令人惊讶的是,这台在抽屉里放了几十年的传呼机,居然还亮着屏幕——不是现代电子设备的冷光,而是一种微弱的、温暖的绿光,像一颗遥远的星。

    更奇怪的是,屏幕上显示着一串不断跳动的数字:87.10.23 13:47:32。数字跳动的节奏很慢,每跳一下,屏幕的绿光就会微弱一分,像是某种倒计时。

    林默的心脏猛地一跳。1987年 10月 23日——正是父亲与陈志远合伙创业的关键时期,也是陈志远“意外”去世的前两个月。这个日期到底意味着什么?是某个重要的纪念日,还是一场未完成的约定?

    他拿起传呼机,手指抚摸着冰凉的外壳,突然感觉到机身侧面有一道细微的划痕。那道划痕很整齐,像是被什么东西刻意刻上去的。他凑近看了看,发现划痕组成了一个小小的符号——像是一个“陈”字的简写。

    就在这时,传呼机突然震动了一下,屏幕上的数字停止了跳动,转而显示出一行模糊的中文:“老林,我在老地方等你。”

    林默的瞳孔骤然收缩。这行字只显示了一秒钟,就消失了,屏幕又恢复成原来的倒计时。他盯着传呼机,手抑制不住地颤抖。是谁发的信息?这台几十年前的传呼机为什么还能接收信号?“老地方”又在哪里?

    窗外的夕阳已经落下,储藏室里渐渐暗了下来。传呼机屏幕上的绿光越来越微弱,倒计时的数字还在不断跳动,像是在提醒他,某个被遗忘的秘密,正在时间的长河里缓缓浮现。林默握紧了手中的传呼机,冰凉的外壳让他混乱的思绪渐渐清晰——他必须找到陈志远死亡的真相,不仅是为了父亲的记忆,更是为了那些被时光掩埋的秘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