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依赖与独立 (第3/3页)
园区的一位负责人,一位四十岁左右、颇有文艺气质的大姐,对她这个带着独特创业想法的海归女孩印象颇深。一次偶然的机会,蓝溪再次路过园区,遇到这位大姐,便聊起了近况,难免流露出筹资困难的无奈。
大姐听后,沉吟片刻,说道:“小郑啊,你的项目其实挺特别的,和我们园区想打造的‘创意、设计、个性化’的调性还挺搭。我们这儿吧,虽然现在人气不算特别旺,但政府有扶持文创产业的计划,租金比市中心便宜一大截,而且入驻的多是设计师、摄影师、画廊、咖啡馆这类,氛围安静,格调也有。你那种高端工作室,需要的就是环境和私密性,不一定非得扎在闹市区。我们最近正好有个临街的小铺位空出来,面积不大,但格局方正,采光也好,以前是个小画室。你要不要…再去看看?价格可以再谈谈。”
这番话,像在黑暗的隧道里终于看到了一丝微光。蓝溪立刻跟着大姐去看了那个铺位。它确实不大,只有六十平米左右,位于园区相对安静的次干道转角,但正如大姐所说,方正规整,层高足够,有一面很大的落地窗,窗外是一小片竹林,环境清幽。最重要的是,租金价格,经过园区的一些优惠政策折算后,竟然落在了她咬牙能够承受的范围边缘!
她站在空荡荡的毛坯房里,环顾四周,阳光透过干净的玻璃窗洒进来,在地上投下明亮的光斑。她仿佛能看见这里被改造成什么样子:极简的接待区、专业的操作间、明亮的化妆台、陈列工具的墙面…虽然小,但可以做得极其精致和专业。这里没有市中心商业街的喧嚣和浮躁,反而有一种专注于“内容”和“品质”的沉静气质,这与她想要打造的工作室内核不谋而合。
“退而求其次”。这个词在她脑海中闪过,但此刻,它不再意味着妥协和失落,而是代表了一种基于现实条件的、更为理性和智慧的选择。她无法一步登天,在黄金地段打造一个旗舰店,但她可以在这里,用一个更可控的成本,先精心打磨出一个专业的、具有独特格调的“样板间”,用技术和口碑去吸引那些真正识货的客户。
“就这里了。”她转过身,对那位大姐露出了许久未见的、发自内心的、带着坚定光芒的笑容。
资金的问题,通过最大限度压缩预算、动用全部个人积蓄、以及园区提供的租金优惠,算是勉强解决了。虽然依然紧巴巴,每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但至少,那扇紧闭的大门,被她撬开了一道缝隙。
她签下了租赁合同,手里握着那串冰冷的钥匙,感觉它重若千钧。这不仅仅是一把钥匙,这是一张通往未知挑战的入场券,是她用坚持和理性从现实手中夺下的、最初的、也是最坚实的阵地。创业维艰,她才刚刚迈出了踉跄却无比关键的第一步。前方,还有更多艰难险阻,在等待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