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校园之门 (第3/3页)
sa gwa)虽然写法一样但语境完全不同;比如她第一次在没有翻译软件帮助的情况下,在便利店成功听懂了一位老奶奶缓慢的问话并给出了正确的回答,虽然只是简单的“是的”或“不是”,却让她兴奋了一整天;比如她逐渐能看懂地铁站指示牌上大部分的文字,不再像刚来时那样如同睁眼瞎般茫然无助。
这些微小的、点滴的成就感,像黑暗隧道尽头偶尔闪现的微光,虽然微弱,却足以支撑她继续在枯燥乏味的语言学习中艰难前行。她开始敢于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虽然声音依旧很小,带着明显的颤抖;开始尝试用结结巴巴的韩语和来自其他国家的同学进行最简单的交流。
在这个小小的语言课堂里,她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有为了追星而来、对学习并不那么上心的日本女孩玲木;有为了工作派遣、压力巨大的中国工程师老张;有梦想进入首尔大学、学习极其刻苦的越南姑娘阮氏;还有那位总是闹笑话、却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的美国男孩迈克。尽管语言不通,文化背景各异,但同為异乡人的身份,以及学习一门全新语言的共同经历,让他们之间产生了一种奇妙的、略带疏离却又相互支持的纽带。他们会分享各自国家的零食,会互相纠正发音,会在对方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这种短暂的、建立在共同目标上的友谊,像一缕清风,稍稍吹散了笼罩在蓝溪心头的孤独雾霭。
然而,每当夜深人静,她独自一人坐在书桌前,面对那些依旧繁复艰难的语法和浩如烟海的词汇时,巨大的压力和无助感还是会如同潮水般袭来。她会想起郑家小院里那盏温暖的油灯,想起李秀兰絮絮叨叨的关心,想起郑大山沉默却坚实的背影。思念像一根细细的、却无比坚韧的丝线,缠绕着她的心脏,带来细微却持久的疼痛。
她拿出手机,翻看那张唯一的全家福。照片上,养父母的笑容质朴而温暖,与眼前冰冷复杂的韩语教材形成鲜明对比。她伸出指尖,轻轻触摸屏幕上李秀兰粗糙的手和郑大山黝黑的脸庞,仿佛能从中汲取到一丝力量和勇气。
“一定要学好…”她对自己低声说,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也格外坚定。她重新拿起笔,深吸一口气,再次埋首于那片由圈圈划划的韩文字母构成的、陌生却必须征服的海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成为这异国深夜里,最孤独也最执着的乐章。她知道,只有闯过这片语言的惊涛骇浪,她才有资格,去触碰那个关于“未来”的、遥远而模糊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