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章:校园之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8章:校园之门 (第2/3页)

引来旁边一个欧洲男生善意的、压低了的轻笑。她的脸颊瞬间烧了起来,一种熟悉的、想要缩进壳里的羞怯感涌上心头,但她强迫自己抬起头,更加专注地盯着老师的口型,手指紧紧攥住了笔。

    课堂气氛并不总是严肃的。学习过程中闹出的笑话层出不穷。一位来自中东的同学,在练习“多少钱”(얼마예요 - eol ma ye yo)时,总是发音成类似“妈妈”的词,引得大家忍俊不禁。另一位美国女孩,在尝试说“泡菜”(김치 - kim chi)时,发出了极其古怪的音调,听起来更像一个喷嚏。蓝溪自己也闹过笑话。有一次,她想问“这个怎么写”(어떻게 써요 - eo tteo ke sseo yo),情急之下却说成了发音相似的“怎么办”(어떻게 해요 - eo tteo ke hae yo),老师愣了一下,随即温和地纠正了她。那一刻,蓝溪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但看到周围同学同样充满善意的、理解的笑容,那份尴尬又慢慢化解了。

    她深知,语言是她在这里立足、学习专业、乃至未来生存的绝对基础,是打开一切大门的唯一钥匙。她没有退路,也没有可以懈怠的资本。每一分学费,都浸透着郑大山和李秀兰的血汗与期望。

    因此,她学习起来的刻苦程度,几乎是自虐式的。每天下课后,她不像有些同学那样去探索这座城市,而是立刻回到那间狭小的考试院房间,摊开书本和笔记。台灯昏黄的光线下,她像一个虔诚的苦行僧,一遍遍跟读录音,反复模仿发音,直到舌头僵硬,喉咙发干。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工整的韩文字母,每个元音辅音都反复练习了数十遍。她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标注语法点,画上只有她自己能看懂的、帮助记忆的符号和图示,在空白处写满中文注释和例句对比。

    她甚至把便利贴贴满了床头和那面小小的、有些污渍的墙壁,上面写着单词和短句,每天醒来和睡前都要反复看、反复记。洗漱时,她会听着课文录音;去便利店打工的路上(她很快找到了一份简单的、需要大量体力的杂活),耳机里循环播放的也是韩语对话;就连在狭小的公用厨房煮泡面时,她也会盯着锅里翻滚的面饼,嘴里喃喃地背诵着今天新学的句型。

    进步是缓慢而艰难的,像在坚硬的岩石上刻字。但偶尔,也会有令人惊喜的突破。比如某一天,她突然发现自己能清晰地分辨出“苹果”(사과 - sa gwa)和“道歉”(사과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