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763章告之训典,教之防利,委之常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763章告之训典,教之防利,委之常秩 (第2/3页)

 在每日上报的市井流言记录中,枣祗发现,最初几日,流言多是对战争的恐惧、对曹军的担忧。但近两日,内容开始高度集中且具体地质疑抢收政策、夸大补偿不足、甚至隐约鼓吹曹军的『仁慈』。

    枣祗指着几条几乎雷同的流言对有闻司的官吏说道:『汝看此这条,「官家抢粮,充作军饷,不管百姓死活」,此言辞在不同坊市、由不同人口中传出,却如出一辙。民怨自有,然传播如此迅捷、口径如此一致,岂是寻常?』

    枣祗并未立刻下令全城大索,而是对有闻司官吏说道:『集中查探这几个地方,重点查访这些流言的源头之人。勿要惊动,只需记下何人最先提及,又与何人交接。』

    相较于枣祗的数据分析,身处一线的司马懿,则更像一个冷静的猎手,通过最细微的观察捕捉狐狸的尾巴。

    让司马懿起疑的是便是那些『意外』。

    一辆粮车翻倒,并非在难行的陡坡,而是在一段平坦官道。

    司马懿亲自到了现场查看,发现地面有几块不该出现在此的圆滑卵石,似是被人故意放置。他不动声色,一边指挥人手抢救粮食,一边目光锐利地扫视围观人群。

    有些人就是喜欢在案发后,重新回到现场……

    司马懿就捕捉到一个缩在人群后面的民夫,脸上的表情,不是惋惜、疲惫,亦或是焦虑,而一种窃喜,得意,而在司马懿目光扫过之时,又换上惶恐模样。

    司马懿没有当场声张,而是让人盯上了那个民夫。

    他回到临时搭起的凉棚下,摊开一张粗糙的河洛地区地图,将这几次发生的『意外』标注上去。

    车辆故障、小型火灾、流言集中地、以及那几个可疑人物的活动范围……

    很快,几个点隐隐连成了线,尤其集中在几条通往雒阳的运粮要道附近……

    『可收网矣。』

    司马懿写了密信,让护卫急送枣祗之处。

    ……

    ……

    枣祗的目光扫过司马懿密信当中,那几个被重点圈出的名字,其中甚至包括一两名负责仓库文书的小吏。

    他沉默片刻,脸上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有一些人,枣祗早有所料,但是有些人,枣祗是真没想到。

    内部蛀虫在变成蛀虫之前,多数都曾经发誓要成材的。甚至在被揪出来之前,依旧还给自己找各种理由和借口。

    绝大多数人,尤其是在大汉,这种发誓,是真诚的。

    至少在发誓的那一刻。

    然而,在现实中,他们会面临各种考验……

    腐败很少是一蹴而就的。它往往始于一次小小的『破例』。

    一顿饭、一壶酒、一个不太贵重的礼品。

    行为者会自我安慰,『这只是人情往来,不算什么』,『大家都这样,我不做就是傻子』……

    枣祗没有再犹豫,下令立刻对于这些冒出头来的家伙进行抓捕。

    之前枣祗不同意从来的肃反内奸的行动,并不是枣祗有什么妇人之仁,而是在没有明确,或是比较明确的目标之下,很容易产生不必要的伤害,进而影响到全局。

    现在既然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目标,也就不必再等待了。

    行动在夜色掩护下,如同精准的手术刀般展开。

    城外,司马懿亲自指挥。

    他没有大规模的出动兵卒,兴师动众搅扰四方,而是派遣精干小队,按照早已摸清的规律,直扑目标。

    那『陈老丈』正在一处临时窝棚里对着几名农户低声蛊惑,忽被破门而入的甲士按倒在地,从他铺盖下搜出了绘制简易的粮道图和记录守军巡逻时间的竹片。

    『行脚商』赵五郎在见到有人来抓,试图趁乱钻入麦垛躲避,被埋伏的兵士拽出,从他『贩货』的担子里一封用密语写就、尚未送出的情报……

    那些制造某种『意外』的破坏人员,也被兵卒悄然控制,抓捕归案。

    有个别察觉不对,试图逃跑的家伙,刚逃出去没多远,就被暗中散开的斥候游骑盯上,然后一个套绳,像是拴头野猪般的拖捆拿下。

    一伍一什的兵卒小部队,带着目标散出去,然后在天明之前,就基本上完成了抓捕。

    整个过程迅速,快捷,即便是惊动了周边仍在熬夜抢收的民众,也没有造成什么骚乱,很快又重新恢复了秩序……

    同时,在雒阳的城内,有闻司的行动,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同样也是雷厉风行。

    那些曾经在食肆、坊间散播流言的人,还在梦中,就被突然出现的有闻司人员,从床上拖下,按倒在地。

    而与城外细作勾结,或是贪腐的小吏,正在家中点数收到的贿赂,收拾细软,也被踹开房门,人赃并获。

    所有抓捕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名单上的人物无一漏网。

    抓捕,其实并不复杂,也并不难。

    对于训练有素的纪律部队而言,抓捕其实是一套标准化、程序化的流程。一旦目标锁定,证据链扎实,收网只是时间和执行的问题。

    难点是在抓捕之前,知道要抓谁。

    就像是在浓雾之中想要击杀野兽,开枪不难,难的是在浓雾中找准目标……

    在抢收庄禾的战斗,这些内奸贪吏的行为,也就像是在浓雾之中点燃了火光,自我暴露了出来。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